打造生态绿洲 加快绿色崛起

——肇庆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态屏障
2022年10月08日 西江日报 林琳

风光秀丽、生态优美的肇庆城区。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鼎湖山。 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绿色是肇庆最鲜明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来,肇庆通过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好生态环保底线,环境质量提升了一个台阶,自2016年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作为重大部署写人市党代会报告以来,肇庆坚持以最严格的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绿色发展。2020年,肇庆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

  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实现全域绿化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作为珠三角面积最大的城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与大西南地区接壤的城市,肇庆素有大湾区天然“绿肺”的美誉。据统计,近5年来,肇庆完成生态修复造林78.6万亩,完成森林抚育275万亩,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595.84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1%,森林面积1581.32万亩,森林覆盖率70.77%,森林总蓄积量6114.33万立方米,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林业用地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

  林业兴则生态兴。乘着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东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工作,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就明确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的目标任务。

  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但肇庆没有止步于此。目前,肇庆坚持全域绿化,组织开展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在旧城改造、街角绿地公园建设、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工作中“见缝插绿”,提升林木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近年来,市林业局陆续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排查整改、矢量化勘界、“绿盾”专项行动、省级自然保护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建设、共建鼎湖山“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工作,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地日常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的建设管理。

  鼎湖山深处,被誉为“林中飞仙”的广东省省鸟白鹇、机敏却胆小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新朋友”黑眉柳莺择木而栖。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我国首批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还是唯一隶属于中科院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33公顷的面积内生长着约占广东植物种数1/3的高等植物,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基因储存库”“活的自然博物馆”和“北回归线的绿色明珠”,具有得天独厚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条件。新物种记录近年来不断涌现,锦上添花,印证了鼎湖山及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的优越生态环境。

  坚持精准治污 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肇庆拥有珠三角比例最高的河道里程,数据显示,2022年1-5月,我市8个国考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劣Ⅴ类比例为0,国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在省内排第一。

  记者了解到,2021年我市成立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班,构建“大环保、大生态”的治水工作格局,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推动城镇生活源、工业污染源、农业农村面源和船舶码头污染源的“四源”管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护好西江、北江、贺江等大江大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

  肇庆河湖长制全面落实,完成碧道建设240公里,贺江碧道画廊、四会古邑碧道画廊成为亮丽的水生态名片。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体系运转良好,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在生态文明体系中,湿地是重要的生态保护系统。为加强湿地保护,肇庆将湿地公园“小鸟新天堂”划定为核心生态保护区域进行保护管理,保持原生态环境,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加强巡查,及时制止偷捕现象发生,为鸟类营造优良、安全的环境。近年来,借助星湖创5A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东风,肇庆还对星湖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进行扩建、改造和生态系统恢复,营造不同的鸟类生存环境,吸引更多的鸟类来此繁衍。

  不仅如此,五年来,肇庆建设“十三五”期间能耗双控目标全面完成,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据了解,大气环境方面,全国排名前20名为佳。肇庆市以城区空气质量参与全国排名,在2022年全国一季度168个国家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中,肇庆市排名第15位。其中,空气质量指数较去年同期继续进步,PM2.5等污染物同比呈现双位数下降。

  打好“能源牌”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当前,肇庆发展绿色能源方兴未艾。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就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能源基地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围绕“双碳”战略,肇庆还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空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推进“4+4”产业集群行业企业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创建,力促产业绿色升级。

  广宁浪江抽水蓄能电站被写进了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鼎湖永安热电联产、大旺国电二期建设正在加快建设……我市正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按照“面上全面保护、点上高效开发”原则,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抽水蓄能及新型储能,持续推进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全力打好“绿色能源牌”,激活发展新动力,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拟投资约1000亿元建设164个绿色能源项目。预计2024年下半年起,我市在满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将具备稳定向大湾区核心城市输出清洁电力的能力。

  “莲花历劫香初地,云液飞泉响万峰。”鼎湖山上,这副清代名士彭泰来的名联,道出了鼎湖山及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的优越生态环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肇庆市委、市政府正带领全市人民孜孜不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坚决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

西江日报特刊 | 肇庆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态屏障T08打造生态绿洲 加快绿色崛起 林琳2022-10-08 2 2022年10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