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通一批“瓶颈路”,方便市民出行,改善营商环境,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图为打通后的人民北路、黄塘东路。 资料图片

端州全力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落地见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端州区推进公园建设,图为市民在长者公园休闲娱乐。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端州利用绿色生态优势,打造推门见绿、城在景中的宜居生活。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制图/罗雯仪
核心提示
端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教育、交通、医疗、环保等民生事业,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文/西江日报记者 伍欣琦 胡源愿 特约记者 彭剑 通讯员 杜哲锋
打通道路瓶颈 出行更顺畅
3年打通50条“瓶颈路”,这一城市交通建设重大成果,至今仍为端州市民津津乐道。这不仅是过去十年端州城市功能品质实现新提升的一个缩影,更是端州力量、端州自信、端州担当的生动写照。
打通“瓶颈路”,征拆是“硬骨头”。逾十年来未开通的人民北路,仅用了76天完成征拆;谋划20年的湖荫街和泰安路,70天完成从征拆到建成通车……端州区坚持依法征拆、阳光征拆、和谐征拆,与市直相关部门同频共振,挂图作战,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为城区交通“毛细血管”疏通提速。
打通“烦心路”,建起“民心路”。除了50条“瓶颈路”,府城保护与复兴、江滨堤路改造、北岭路网、元魁塔文化园以及城西片区市政路征拆以及端州七、八路升级改造工程,也相继在数年内完成。
城轨沟通兄弟城市,高速通达城市内外,大桥连接一江两岸。随着火车站综合体、大冲交通枢纽、阅江大桥、肇庆大桥扩建等项目投入使用,端州“内优外联”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更推动了城市空间优化和品质提升。
倾情民生事业 生活更幸福
端州每年近七成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办好每年的十项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每年新学年开学,端州都有崭新学校迎接新生。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端州全力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落地见效,每年新建、改建、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增加优质学位,壮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生活在端州的孩子有书读、读好书。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端州持续推进健康强区建设,区属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医药体制改革成果逐步显现,切实降低群众就医成本,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向百姓“家门口”延伸。端州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近年来,端州守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责任田”,成立了端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和现场调查处置能力,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护网。
守护青山绿水 环境更优美
蓝天白云与“醉”美晚霞竞艳,鱼翔浅底与百鸟翱翔相映,这些美景美图已成为端州市民“朋友圈”的“常客”。近年来,端州生态环境提升可见一斑。
为打好蓝天保卫战,端州大力推进工业源污染治理工程、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精细化管控扬尘和露天焚烧,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趋势向好。“十三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绩”拿下5个全市第一,优良天数比例为97.3%。
“气质”大提升的同时,水质改善更是市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端州持续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多措并举推进黑臭水体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构建“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水环境;市、区合力实施端州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推进雨污分流,让城区基本告别“水浸街”的同时,营造了水岸共治、水清岸绿的绿色美景。
近年来,端州水体环境质量状况保护良好,西江黄岗、后沥断面达到Ⅱ类地表水质标准;三榕、狮山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到Ⅱ类地表水质,水质达标率100%。
推门见绿,城在景中。端州以“山湖城江”独特城市风貌为依托,全面升级“万里碧道”,着力打造“公园城市”,以全国首个长者公园为代表的一大批城市公园建成开放,形成“城中有园、城园相融”的城市格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