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湖积极推动省级西江高新区扩容提质发展。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鼎湖嘉联陶瓷智能生产线。 西江日报记者 岑永龙 摄

鼎湖电子芯片企业,员工正在生产线上忙碌。西江日报通讯员 谢雄安 摄
9月时节,位于省级西江高新区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内“热气腾腾”——从高空俯瞰下去,机械车辆如蚁般频繁穿梭。未来,
这里将成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以智能装备制造为主的高端卫材、智能家具产业链集群。
今日之鼎湖,经济社会各领域动能澎湃,园区建设起势提速,产业集聚加速发展……近年来,鼎湖区始终聚焦肇庆“两个定位”,
坚定不移实施“绿色崛起,产业旺区”战略,聚焦制造业快速转换发展动能,走好产城融合发展新路子,全力争当肇庆加快建设珠三角
核心区西部增长极的桥头堡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的领头羊。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建好“主战场”当好主力军推动省级西江高新区扩容提质
将桑基鱼塘,换作工业厂房,鼎湖区的每一步,都在书写着锦绣文章。
站在新的起点上,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举全市之力建设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目前,“鼎湖—肇庆新区”区管起步区正在加快建设。按照全新目标,鼎湖区正积极推动省级西江高新区扩容提质发展,全力打造成为肇庆市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主战场”。
集聚区规划中,基础设施建设被摆在首位。起于贝水公路、止于永安大道的永贝大道也是广东省(肇庆市)大型集聚区起步区交通组织的重要骨架。该道路东接东进大道、省道S263,连接四会、三水,西连G94高速、永安大道连接肇庆新区,其建设将进一步连通起步区与其他区域的来往,进一步释放起步区的区位优势。
在开阔的鼎湖永安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工程施工现场,已完成软基处理的安和路、安庆路,与大面积的地块一同初步勾勒出这一未来园区的基础框架。
一期919亩场平填土约245万方,完成率约95%;配套市政道路已开始分段管网施工,新贝大道软基处理平台已完成……该园区施工方中国一冶项目书记胡汉章介绍:“项目自去年12月开工,目前已有20家厂商陆续进入工业园区开始前期地质勘探、测量等相关工作。进入黄金施工期,项目部将抢抓进度加快施工,为企业进驻园区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记者了解到,省级西江高新区路网建设、变电站、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全面推进,园区环境持续优化。截至目前,该园区共引进120个项目(含投产),总投资704亿元、预计产值731亿元,预计税收36.5亿元。
聚焦制造业 “存量”“增量”并重 快速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2021年至今,两区新引进项目207个,计划投资额近390亿元。其中2022年以来两区已引进产业项目23个(制造业项目项目21个),亿元以上项目2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投资总额约76.3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约89.15亿元,广东皓明、爱晟电子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近年来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鼎湖区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在产业。提升质量,增强后劲,释放活力,鼎湖区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战略支点,聚焦制造业快速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鼎湖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作为食品饮料行业炙手可热的“明星”,元气森林(广东)饮料有限公司于2020年签约入驻鼎湖区,计划总投资10亿元。去年4月投产后,元气森林产值不断飙升,今年上半年产值达24722.6万元,同比增长288.4%。位于鼎湖区桂城TOD片区的广东乔东创美新型材料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也是“增量”中的一员。该项目占地约30亩,主要生产木桨吸水纸、药物吸水纸、高分子复合纸等卫材产品。目前项目正处于竣工验收及装机调试阶段,预计明年5月可投产。
“当年投产,当年上规”!落户于鼎湖区莲花镇的埃若德(广东)应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打造空地一体化安全应急科技与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公司于今年3月正式投产,到8月产值已达6800万元,预计全年产值近亿元。
传统优势产业也乘着翅膀,搭上绿色化改造升级的“新赛道”。肇庆嘉联企业陶瓷有限公司就是见证者,该公司抓住“煤改气”机遇,从生产“瓷砖”到生产“岩板”,实现了产值和利润双提升,亦为更多传统企业提供“样本”。
动能转换新优势,既要抓当下,更要赢在未来。依托喜珍电路、晟合微电子等,引进一批汽车和光显类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着力引进宁德时代、小鹏汽车等上下游产业项目,在动力电池及整车制造项目方面取得突破;围绕鼎湖丰富优质的水资源做好文章,继续引进一批优质食品饮料企业,规划建设食品饮料产业园……锚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招大引优,鼎湖产业链条正在逐渐“丰满”。
持续深化“放管服” 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发展沃土
“肇庆自古人文荟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体城市之一,区位优势独一无二,政府服务高效,招商、助商、安商气氛浓厚,是吉阳智能投资肇庆的决策之源。”今年6月30日,在吉阳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动工仪式上,吉阳智能董事长阳如坤如此介绍。
一株树苗到参天大树,离不开阳光雨露。动能转换的主体在企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则离不开优质的发展生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企业能力水平,鼎湖区强化“企业第一”理念,着力开展“母亲式”服务,打造最优营商服务环境,为企业项目落地排忧解难;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双容双承诺”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一次办成”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体系,为企业落地投产打造“快车道”。鼎湖区还坚持“党政企沟通座谈会”机制,区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落实减税降费等暖企扶企政策措施,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带队拜会希音公司、襄阳光瑞等企业共100家,与拟参加土地招拍挂客商 “云端”畅谈对接,成功出让智能装备产业园23宗工业用地。
在积极优化行政审批职能中,鼎湖区持续深化“一件事”精细化智能化便利化政务服务模式,截至8月底,“一次办成一件事”平台共为464个个体工商户办结业务518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