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 美在文明

四会持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 让群众共享美好文明生活
2022年10月11日 西江日报

乡风文明示范村——四会地豆镇水车村。

“多彩文明·玉德四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四会市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文化振兴志愿集市(江谷站)活动。

四会市水仙路的《六祖故事》墙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四会经过文明创建,城市面貌大幅提升。图为四会柑乡大桥。徐志彪 摄

四会市罗源镇铁坑村举办农民丰收节活动。丘贵星 摄

  2017年11月,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齐心创建下,四会这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邑,一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四会市文明创建成效显著。近年来,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先进:四会市城中街道下?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四会市图书馆、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四会供电局2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李彩金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此外,龙甫镇等2个镇被评为广东省文明镇,大沙镇等6个镇被评为肇庆市文明镇,威整镇等2个镇被评为四会市文明镇……四会文明村镇创建率达95.93%。

  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到“耐力比拼”持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四会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全面深化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有效开展常态化文明创建工作,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文/西江日报记者 吴映霖 通讯员 黄勇

  图/四会市文明办提供(除署名外)

  壮大创建队伍

  促进创建工作长效有序推进

  四会成立了由四会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市长任第一副总指挥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文明创建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并成立四会市文明创建服务中心,选优配强文明创建队伍,组织近5000名党员下沉社区进行文明宣传。同时,完善网格管理制度,合理配置网格人员,实现建成区文明创建网格化工作全覆盖。

  日常中,志愿者身穿志愿服,手拿简易装备,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的各志愿者队伍出没在四会的大街小巷,积极投身文明城市的建设中。在居民楼旁,志愿者清理墙面“小广告”;在人行道旁,志愿者清扫路面积水;在旅游景区里,志愿者耐心地为游客提供服务……志愿服务队伍成为确保各项文明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支撑力量。

  2021年以来,四会通过汇集构建“1+16+N”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在原有13支队的基础上增设新的志愿服务队,吸纳更多党员干部、专家学者、“身边好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到志愿服务队。各队伍还结合自身职能优势开展理论宣讲、助学资教等主题活动。同时,四会还积极整合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会志愿服务团体共建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四会已有在册志愿者约6.2万名,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397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万多场次。

  强化阵地建设

  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全面铺开

  在刚过去不久的中秋节,四会市广东金田铜业有限公司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里开展了月下斗棋、欢乐投壶、猜灯谜等系列具有浓厚传统文化魅力和节日氛围的中秋游园会活动,进一步丰富园区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这是四会以产业园为载体、四会市级资源为抓手、园区(厂企)职工为对象,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延伸文明实践触角,弘扬文明之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四会因地制宜积极整合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青少年宫、体育广场等市级公共文化场所,全面建成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等主题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时,盘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农家书屋等2300多个公共阵地资源,建立市民教育、科技科普等服务平台,实现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体系全覆盖。

  同时,四会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开发四会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手机云平台APP、广电网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电视平台,建立电视“大屏”、手机“小屏”汇通的线上宣传阵地。

  此外,四会还致力于15分钟志愿服务圈的建设,整合全市2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玉城小屋、窗口单位志愿服务站,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为群众提供优质便利的“家门口”的志愿服务。

  丰富实践活动

  文明之花深植四会人心

  绿色环保志愿活动进社区,增强市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戏曲等传统文化志愿服务进校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乡村,促进市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近年来,多样主题、多彩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四会的乡村、社区、企业、单位、学校等,吸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进一步提升其精神文明生活水平。

  四会积极将文明实践与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相融合,开展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提升人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参与度,增加人民群众对四会独特风土人情的认识,强化人民群众疫情防控意识。同时建强理论宣讲矩阵,开展线上线下主题宣讲活动100多场,吸引了5万多人次参加。四会多方切入,努力让文明深植群众心中,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精神文明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深化、创新文明实践活动,四会还打造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并初步形成“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工作闭环模式。从2020年起,四会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教育、医疗、文化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联动16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7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20多个社会团体,开展“微微心愿·点点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通过群众点单形式,精准满足群众对义诊、文艺文化、生活用品等需求服务。截至目前,该项活动已提供20类(项)志愿服务,惠及群众3800多人次。

  营造浓厚氛围

  文明之风拂满大街小巷

  “孝当先”“弘扬君子之风”……在四会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文明标语和公益广告。这些富有深刻内涵的标语和广告不仅装饰了文明城市,还潜移默化引导市民文明向善、传递正能量。

  近年来,四会充分挖掘柑桔之乡著名特产“柑桔”的文化内涵,设计“文文”“明明”两个卡通形象作为宣传大使,并设置一批内容新颖、富有地方特色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公益广告,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在日常中感染人民群众,做到美好向善。

  今年以来,四会一方面强化市政管理,从解决“脏、乱、差”问题入手,常态化开展整治“六乱”现象专项行动,集中对四会部分重点区域进行市容环境大整治,并投入50多万元梳理整改通信光纤线路、供电线路430多条;加强市区路面、路灯、绿化花基、人行道等设施维护,期间投入170多万元维护路灯设施建设;清理堵塞排水设施约400处,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282公里,改造危桥7座。

  此外,四会还做好公共交通文明配置,推动建设公交首末站、新型公交候车亭等,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并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02辆,新建50个公交电子站牌。城市环境更加干净舒适便捷,充分展现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

西江日报A05A05幸福生活 美在文明 2022-10-11 2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