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推进西江渔业生态环境修复取得初步战果

西江传喜讯 鱼儿闹“洞房”

2023年03月10日 西江日报

  西江日报实习生 黎瑞雏

  通讯员 张嘉迅

  三月春和景明,清风徐徐。德庆县新圩镇赤土村段西江江面上,一排排首尾相连的人工鱼巢绵延千余米,随波摇曳。

  “鱼卵量比去年多了好几倍!”县农业农村局徐桂泉巡护时惊讶地发现,前几天还空无一物的鱼巢上,已布满密密麻麻的鱼卵,一群群亲鱼正密集产卵。这意味着西江渔业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这一切,离不开肇庆护鱼的三大硬招:人工鱼巢、增殖放流和禁渔制度的有效落实。

  早在2004年,我省率先在西江肇庆段建造人工鱼巢,为春季鱼儿产卵提供庇护所,鱼卵的产量和孵化率因此获得提高。随后,人工鱼巢便在肇庆范围内逐步推开。

  “去年,我市累计投入约60万元,在德庆、封开、高要三地西江建造人工鱼巢,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市农业农村局渔业资源保护科科长植子荣告诉记者,每年人工鱼巢的建造与投放在入春后,这段时间正好是西江鱼类的产卵季,恰好能为其提供庇护。“由于人工鱼巢具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到了5月初会再次投放新一批的人工鱼巢,用以保障人工鱼巢供应的持续性。”

  在增殖放流方面,资料显示,从2019年至今,全市共投放各类鱼苗近2.2亿尾,主要品种有草鱼、鳙鱼、鲢鱼、鲮鱼、广东鲂等。其中,2022年全市累计投入约340万元,增殖放流鱼苗约2000万尾,并首次在西江投放348万粒螺类、贝类等底栖动物。

  通过近几年的增殖放流,增强了广大群众保护西江生态的意识,对维护水域生态平衡、恢复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我市从2011年开始实施西江禁渔制度。”植子荣告诉记者,禁渔期从3月1日至6月30日,为期4个月。在禁渔期内,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捕捞等方式,给予西江鱼儿提供正常生长和繁殖时间,保证鱼类资源得以不断恢复和发展。

  据统计,近两年,全市共出动执法船艇2000余艘次,执法人员2831多人次,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7宗,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立案侦查案件6宗,涉案人员11人;查扣涉渔“三无”船艇61艘,电鱼工具61套,清理没收违规渔具219张(条)、渔网4120米。

  辛勤付出终有回报。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西江肇庆段的鱼类密度和渔获物种类、重量均有所提高。目前,鲢、鳙渔获产量已达到了5年前的3.2倍。

  事实证明,人工鱼巢、增殖放流和禁渔期制度这三项措施,不仅可以给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从源头有效保护了水生生物栖息地,维护水生物种多样性,促江河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好的生态效益。

  上图为德庆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正在西江德庆段维护人工鱼巢。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摄

西江日报A06A06西江传喜讯 鱼儿闹“洞房” 2023-03-10 2 2023年03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