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锦斌在查看土鸡长势。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黄有剑
回乡创业搞种养殖,开合作社带领更多村民增收发展。从“新农”到“兴农”,1992年出生的高要区蛟塘镇新农人冼锦斌,正靠种养业逐梦乡村,助力乡村发展。
8月15日,记者到达蛟塘镇合山村时,冼锦斌正与工人们在茄子地里干农活。8年前,在深圳工作的冼锦斌决定回家乡合山村创业,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虽说年纪不大,但较早踏出校门谋生、头脑灵活的冼锦斌,不仅做过玩具批发,开过制衣厂,还在深圳经营过奶茶店。积累了本钱和经验的他,看准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选择回到家乡,靠实业起家。
2016年,冼锦斌回到家乡,决定养鸡和鸽子,但“首战”便遭遇重大挫折——遇上禽流感,鸡几乎“全军覆没”,3000只肉鸽也仅剩1000只存活。好在冼锦斌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向同行、村里的老养殖户、专业技术人员取经。两年后,他靠着养殖业,收获了返乡创业的“第一桶金”。
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冼锦斌没有忘记回乡创业的初心——助力村民共同致富。于是,他成立了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养殖肉鸽、鸡、鹅,为他们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服务,并统一收购,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在冼锦斌的带动下,目前,除了其养殖场的6000多只肉鸽,合山村其他村民也养有15000多只肉鸽,推动该村的肉鸽产业形成规模,月出栏达20000只,销路稳定。
种植业方面,作为“新农人”的冼锦斌,主动担起“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责任。2020年,他盘活了村内300多亩复垦地,并牵头成立肇庆高要新势力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顺汇农业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业集约化、机械化耕种、扩大生产,不断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带动村民增收。
2021年,冼锦斌再次担起重任,利用农机合作社新型高效的设备,整合了村里300多亩撂荒地,种起了富硒米、水果玉米等优质农作物。
目前,冼锦斌负责的两个合作社为当地村民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整合耕种的600多亩土地,种有水稻400多亩,玉米及茄子200亩,发展日益壮大。
“合作社种植的首批茄子即将上市,批发价每斤2块左右,预计收成可观。”冼锦斌高兴地说,现在,地地道道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市场欢迎。为拓展销售渠道,他探索通过淘宝、抖音、微信等电商平台,将农产品卖向全国,打造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