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联推出“肇庆巧手妈妈”公益项目

“点丝成金”助妈妈灵活就业

2023年11月07日 西江日报

▲鼎湖区广利街道广府金绣手工坊里,“妈妈”们正认真制作绣品。

莫兆敏在家一边带娃,一边制作绣品。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曾经认为遥不可及,不敢触碰的东西,没想到自己也能做到,既神奇又有成就感。”今年35岁的刘晓仪万万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从一名农村妇女,逆袭为“艺术家”,并进入大学成为培训助教。她捧着一幅自己满意的广府金绣仕女图作品,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

  刘晓仪身份巨大的反差和转变,得益于市妇联推出的“肇庆巧手妈妈”公益项目。去年9月,她免费参加“肇庆巧手妈妈”公益项目培训,接触到广府金绣,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它。而像她一样的妈妈,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已陆续增长到数十人,并带动了上百人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实现了女性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11月2日,记者走进位于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的肇庆市妇女手工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该基地是市妇联于去年6月挂牌成立,为肇庆市首个示范基地。里面设有多个妇女手工坊,通过“基地+手工坊”模式,带动妇女居家灵活创业就业。今年,为帮助更多妇女解决“顾家、就业两不误”问题,市妇联在端州区城西街道、高要区南岸街道、四会市下茆镇新建3个“肇庆巧手妈妈”广府金绣手工坊。

  刘晓仪是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府金绣手工坊一名“妈妈”。当天记者到达现场时,她正在制作广府金绣挂画,熟练地为一幅花瓶作品点蓝,从颜料的选择、配色、熨平,整个过程认真而专业。

  “我以前没接触过绘画,对颜色的搭配也不了解,通过公益培训学习,才学会了颜色的搭配。”刘晓仪告诉记者,经过三期9天的培训,以及不断学习,她已熟练地掌握插丝工艺。为进一步提升自己,她又进阶学习点蓝,即上色。由于技术娴熟、肯干肯学,她被聘为工作坊的助教,至今带了3个学徒。

  “最让我开心的是,在这不仅能学到一门技术,提升审美水平,还能赚到钱。”刘晓仪高兴地向记者分享道,“最高时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每天只需工作几个小时,既能在家照顾家人,自力更生赚钱,还能提升气质和魅力,我很满足。”她坦言,同一批培训的人有几十个,但能坚持下来的不多。“手工活,需要的是耐力和热爱!”

  “没有兴趣很难坚持,但坚持下来都会有很大收获。”在鼎湖区广利街道妇女手工坊,陆爱连正和两个“圈友”制作广府金绣。她告诉记者,因为要兼顾家庭和照顾小孩,无法出外打工。去年,从鼎湖区妇联得知有广府金绣公益培训,可实现家门口就业,她毅然报名参加。

  “第一眼就被精致漂亮的金绣吸引了,但制作并非易事,涉及的工具和工序较多,对细节要求高,很考验人的耐心。而点蓝工艺更难,光一种渐变的效果就涉及9种颜色。”陆爱连说,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她不仅收获了技术,还收获了邻里友谊,与一帮“圈友”相互交流提升,精神生活也变得更富足,每月还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在广利街道一居民楼里,女主人莫兆敏一边照顾9个月大的小孩,一边制作广府金绣作品。“项目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莫兆敏告诉记者,居家也能就业,一举多得。绣品按件计价,少则几元一件,多则两三百元一件,坐下来就可以做,非常灵活和方便。

  据悉,市妇联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而广府金绣项目在带动城乡妇女特别是农村留守妇女,居家就业创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上,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妇女对“妈妈岗”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广府金绣技术、工艺成熟,订单需求源源不断,能吸纳越来越多妇女参与“肇庆巧手妈妈”广府金绣公益项目。

  据统计,今年以来,广府金绣公益项目开展现场集中培训12场次,每周开展线上培训约3场次,培训城乡妇女160多人次,培育能掌握技术工艺城乡妇女50多人。城乡妇女参与完成订单达1.5万多件,实现每人每月1800至4000元的额外增收。

  “广府金绣与乡村妇女的结合,碰撞出了‘三大火花’。”广府金绣创造者、肇庆学院副教授胡荣奎介绍,通过公益项目培养出的优秀乡村妇女技术骨干,能进入大学成为助教,实现技术反哺;她们平时可以忙农事,闲时可以做文创产品,身份形成反差;项目从高校走向了大众,以点带面,既能带动更多乡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又能进一步促进广府金绣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

西江日报A06A06“点丝成金”助妈妈灵活就业 2023-11-07 2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