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生命力□  秦延安

2024年05月19日 西江日报

《劳动者》王文东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

  历史和文化离不开劳动做表达,文学是作家表现劳动者和劳动者自我展现的很好方式。青年作家王文东在其新著《劳动者》中,讲述了农民杨锁牢及其侄子杨牵牛在遭遇天灾人祸、家庭变故中,远走他乡为民族解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大道而努力奋斗的人生故事,让我们透过鲜活劳动者的酸甜苦辣,以及并不贫瘠的内心,读到了一种极其旺盛和强壮的生命力。

  《劳动者》共48章,小说以杨锁牢从“拉枣杆”讨饭为生成长为劳动模范的奋斗历程为主线,以其侄子杨牵牛走上革命道路官至军区副司令员的革命经历为副线,描绘了南山、西原、北地为代表的三秦大地真实风貌和军阀割据至改革开放六十余年间的山乡巨变以及社会劳动变迁史,展现了两代人以“劳动”为人生信条,坚守信仰,奋斗一生,成就大我,呈现出一个劳动者的宽广胸襟和旷达情怀。小说语言质朴,文字简洁,作品风格朴素,在饱满的感情和厚重的质地中,展现了作者对劳动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劳动者》是致敬平凡人生的真实书写,它以独特视角展现了“真正的劳动者是热爱生活,关爱身边的人”。在书中,遭遇了哥嫂饿死、母亲冻死、父亲病死的惨痛经历后,杨锁牢明白,“人,要自己靠自己。”为了活命,15岁的杨锁牢带着侄儿逃荒到猛龙峪马车店当伙计;为了生存,他挖药材,编草鞋;为了还账,他下矿背煤;即使刚卖草鞋的钱和给妻儿带的食物被乡丁以抓赌博名义抢去,刚攒钱买的骡子还没用就被团兵征用,被土匪打得头上生疮差点丢命,被绑去当壮丁……杨锁牢都没有向命运低头,他把所有的苦痛咬碎了咽在肚子里,挽住一股劲,终于从一个遭受奴役的底层农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杨锁牢的一生,集汇了中国劳动人民忠实守信、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从他艰难的人生底色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坚韧的精神品质,即便吃过很多苦,也不会叫苦不迭怨天尤人,而是仍然向着生活的远方缓步前行。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劳动者的影子。而中国形象就是劳动者的形象,中国故事就是劳动者勤劳勇敢的故事,中国精神就是劳动者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梦要靠劳动者的埋头苦干、担当作为来实现。

  书中不仅对劳动者进行了热情歌颂,更是对劳动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解读。“劳作不分贵贱”,“是可以成就自身的”,“是积极的、自觉的”。杨锁牢劳动的理念是“我要叫全家人吃饱”,为此,他像蜜蜂一般勤劳,为了挣钱养家,他赶编草鞋几夜不歇;为了修田造地,冬天他跳进冰冷的河水里;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生产,他组织合作社;为了传承劳动技艺,他给青年们示范扬场;为了守护好集体财产,他当护林员与山林为伴,所以护军堡村人遇到什么问题都去请教他,有什么烦心事都找他去说。杨牵牛的劳动信仰是:“我要让人们都过上好日子”,他参加红军,打日本鬼子、打土匪、打国民党,上朝鲜战场,即使“文革”遭受不白之冤,仍坚持自己的信仰,因为他知道,“劳动不是为了劳给什么人看而摆出一副好看的架势,而是弯下腰来,低下头来,把汗水砸到土地里,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劳动者”。

  热爱劳动就会胸襟宽广,众善奉行。热爱劳动的杨锁牢,看到王捉住拉架子车上坡,只是搭了一把手,就在陌生的北地有了栖身之地。热爱劳动的花朵收养了被父母抛弃的阿慧,终于自己老有所养。而那些偷奸耍滑不劳动者终“背上了墓碑”:不学无术残害乡里的土匪路娟娟终挨了枪子,好吃懒做告密地下党的地痞花海终被处决,为了荣华富贵不择手段的国民党上校姚刚终老境凄惨……作者告诫我们,“走正道,是大道 ;走大道,是正道。劳动,既正且大,我们要光大它”。

  “书写劳动、热爱劳动、鼓舞劳动”,既是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也是给予我们的精神光芒。在今天这个叫嚷着“躺平”的年代,劳动者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更有必要大力弘扬。

西江日报A03A03劳动的生命力□  秦延安 2024-05-19 2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