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福胜用心讲好肇庆扶贫干部的故事  ——黎晓阳长篇小说《驻村记》读札

2024年09月22日 西江日报

  也许是我在20世纪90年代亲身经历了驻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并与村民们同心协力抗洪抢险的缘故吧,一收到文友黎晓阳邮寄过来的长篇小说《驻村记》,我爱不释手,然后见缝插针,用心赏读,深深为黎晓阳这位年龄上的“晚辈”“带着一颗真心来扶贫”的精气神所感动,也对罗锅村党支书周奇鉴与幺叔、友哥、冰姐、小红等村干部以及副镇长陈健、扶贫干部棠哥、臻哥、周科等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的各级干部那忘我投入的工作热情、勤恳务实的工作态度而充满敬意。

  《驻村记》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肇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黎晓阳以其到肇庆市广宁县挂村扶贫的亲身经历写就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作品中的“我”既是驻村扶贫的直接参与者,又是农村扶贫攻坚战的见证人。此部小说,是一部用心讲好肇庆扶贫干部故事的好作品。

  作品主题积极向上。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背景切合在新时代中国乡村的战贫壮举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年。本书作者作为肇庆市作家协会的会员,又是扶贫干部,写好一部扶贫题材的长篇小说,为讲好肇庆扶贫故事、中国扶贫脱贫事业提供了独到的样本和经验。品读了这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不论是描述各级干部齐心合力、不畏困难投身脱贫攻坚战的动人画面,还是有如阿斤、春生、俭飞等人在党的扶贫政策沐浴下所带来的脱胎换骨的变化,都无不凸现了这一个主题。

  事件描述真实可信、人物刻画细致逼真。作者是生活的“有心人”,他在驻村扶贫工作中将所见所闻所感,利用日记的形式条理清晰地记录下来;遇到创作瓶颈问题,他不耻下问,虚心地向前辈取经学习,为创作这部小说积累了丰富翔实的创作素材,和大量史实性记录,这既是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履痕记载,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份重温历史的重要依据。

  一部主题突出、场面宏大的长篇小说,总离不开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离不开一些活灵活现的人物。《驻村记》的作者在人物的塑造上可谓是煞费苦心、不吝笔墨,精心塑造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幺叔是罗锅村村委会副主任,他是这部长篇小说中的“出镜率”比支书周奇鉴还要高的人,这是他和“我”接触机会更多的缘故吧。当了二十多年村干部的幺叔,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常常为村里看似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寝食难安,不将事情弄好绝不罢休,如此有担当、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深受村民拥戴;“我”到罗锅村驻村扶贫,除了减轻了他的部分工作压力,他也很乐意与“我”分享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将“我”当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阿斤的蜕变过程,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重头戏。”阿斤早年凭借着他勤劳的双手、敏锐的经济眼光,从事货运,成为罗锅村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但他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后,变得游手好闲,欠下一屁股债,女儿来娣不得不辍学,妻子阿斤嫂一气之下,服用农药自杀,后经医院全力抢救保住了性命。为了将阿斤一家从濒临破亡的边缘中拉回来,“我”紧密结合党和政府扶贫攻坚的相关政策,了解到阿斤有多生一个小孩的心理需求,配合镇村有关部门不厌甚烦、苦口婆心地做阿斤的思想工作,引导他先戒掉赌瘾,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渡过难关,并妥善地解决了来娣的复学问题。

  此外,怀有身孕连夜驾驶摩托车去镇政府找“我”拿资料,还不忘给“我”送来烧腊的电脑管理员小红;自掏腰包买茶叶给公家的妇女主任冰姐;为砌门口步阶几乎大打出手后来经过劝导“化干戈为玉帛”的春生、雨生等等人物,都给笔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透过这一系列小人物细致入微的心理、言行描写以及与“我”的互动,构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

  地方特色鲜明突出。“我的目光越过眼前的绥江,越过对岸如烟似雾的丛丛竹林,然后落在远处隐隐的山脊上。将绥江、竹林、山脊如诗如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介绍了当地浓郁的地方特色。

  除此以外,在这部小说中,“厚溪”“横山”“端州”“肇庆”“鼎湖”等有案可稽的地名反复出现,“竹海”也是屡屡提及,让人很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民间流传已久的“广宁竹、怀集木”这一说法,这些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鲜明突出的地方特色,为这部长篇小说增色不少,让人倍感亲切。

西江日报A03A03□ 黄福胜用心讲好肇庆扶贫干部的故事  ——黎晓阳长篇小说《驻村记》读札 2024-09-22 2 2024年09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