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赵拥军
近年来,肇庆充分发挥“兵支书”头雁效应,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百千万工程”,在建立健全“选、育、用、宣”培养机制基础上,强化“兵支书”培训环节,全方位提升“兵支书”干事创业能力,取得了较好成效,获得广大“兵支书”的高度认可。
谋划在前 推动落实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市委组织部谋划在前,商定培训方式、组织实施、经费保障等,积极争取,得到了大力支持。将“兵支书”培训工作纳入2024年度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计划,并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夯实培训保障。
“兵支书”在基层服务时有哪些疑惑和困境?缺少哪些知识?最想提高哪些能力?为了摸清实情、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提高效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前向全市321名“兵支书”发放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培训内容涵盖党建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管理、农业技术、创业指导、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并抽取10%的问卷进行电话回访。
调查发现,其中有308名“兵支书”表示需要创业指导培训、298人需要农业技术培训、264人需要党建知识培训、147名需要法律知识培训。对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同市委组织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沟通协商,达成一致后,适当调整了培训课程和时长,确定培训师资,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组织聚力 确保质效
根据每个县(市、区)不同特点,市委组织部针对性选派镇街党校师资库优秀书记,以及专家,围绕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因地制宜的开展培训,并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实际,从注重提高当地群众收益角度进行深入授课。
在端州区,培训侧重于社区治理、文化建设等内容;在山区县,培训侧重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内容。
在强化对“兵支书”赋能充电的基础上,我市还注重提升对“兵委员”的辐射力。培训中为每一位学员派发《新时代退役军人村“两委”工作手册》,引导退役军人村“两委”做好“退役军人之家”工作。部分有条件的县(市、区),如高要区还选派34名优秀“兵委员”共同参加2024年“百千万有我兵支书”能力提升巡回培训,推动互相对标找差距、补短板,营造学用转化、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德庆县是我市“兵支书”巡回培训的试点县,今年6月份该县开展了第一期“兵支书”“兵委员”助力“百千万工程”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采取“专题授课+现场教学+经验分享”的模式,围绕《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指导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产业发展》等课程,有效提升了“兵支书”基层治理水平,并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加快在全市推广铺开。
发挥优势 转化运用
在培训过程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发现和挖掘一批学历高、能力强、具有艰苦边远地区服役经历、口才表达能力突出的优秀退役军人,将他们纳入到肇庆市铁军文艺宣讲团宣讲队成员,积极开展“七进”活动。
“兵支书”不仅是服务群众的“老黄牛”、基层治理的“守护者”,更应该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共同致富的“领头雁”。培训中有针对性开设的《肇庆市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乡村绿化工作情况》《关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等课程,也有效激励“兵支书”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以高质量创业充分带动就业。
封开县长岗镇旺村“兵支书”彭勇枝经培训后,调整思维,转变观念,成立封开县盛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水稻种植面积从原来的70亩拓展到360亩,2024年实现年产量50多万斤,直接带动30名村民长期就业,促进了全村的种植产业发展。
端州区城东街道跃龙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刘裕满针对社区老旧小区楼层高且无电梯、老人上下楼梯不便的情况,发动热心企业认捐跃龙小区“安装扶手,保护出行”项目,推动小区内所有楼梯安装扶手,坚实守护老年人平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