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三资”活起来 群众钱袋鼓起来

——肇庆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赋能“百千万工程”
2024年10月27日 西江日报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有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平台,我们不再担心村集体资产流失了”。最近,封开县平凤镇的村民们看着自己村集体“三资”数字不断增长,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以来,平凤镇出台多项相关举措,要求下辖各村在进行农村集体资产交易时,均须通过封开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流转,以实现对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的全流程透明。这一变化效果明显:截至9月底,平凤镇1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42.6万元,同比增长97.7%。其中范村村、平岗村提前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5万元的目标。

  这一切要归功于肇庆市大力推动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

  肇庆共有集体经济组织21562个(其中经联社1402个,经济社20160个),居全省第四,集体经济组织多,管理难度大。前些年,8个县(市、区)的104个镇(街)均建设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但多数平台处于建而不用状态,村集体产权的发包出租几乎都在线下交易,交易过程不透明,容易出现人为干预,带来监管上的漏洞和隐患,甚至滋生腐败行为,群众意见较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市推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加强和规范集体产权流转交易行为,执行“应上必上,上必严管”,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必须上平台竞价交易。市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单位,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完善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建成市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平台。

  这个平台与县、镇平台及有关数据互联互通,可以实时查看各县(市、区)农村集体“三资”底数、经济合同、财务数据、产权流转交易等情况,实现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一网统览、一网统管”。

  目前,全市13个试点镇(街)的改革基本结束,清产核资工作接近尾声,产权交易“应上必上、上必严管”形成共识,“三资”管理各项制度逐步完善,经济合同清收和不规范合同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通过改革,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打开了新局面,实现了集体和成员双增收。截至目前,全市集体经济组织核定固定资产合计103.79亿元、货币资金48.80亿元,较清查核实前分别增加17.02亿元、5300万元;全市村集体资源资产线上交易2082宗,交易量同比增长31.33%;交易溢价率19.87%,为村集体增收2.18亿元。

  今年初,市农业农村局牵头选取了端州区和13个镇(街)作为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试点。今年6月,在市级试点基础上,又以广宁县南街街道、德庆县马圩镇、封开县平凤镇、怀集县岗坪镇4个山区县镇(街)为重点,探索打造山区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的肇庆模式样板。

  平凤镇作为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试点镇之一,以党建为引领,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配齐专业人员,确保经费投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执行落实,破解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瓶颈难题,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为方便更多的意向承包人了解可发包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平凤镇搭建了农村集体资产“云地图”,实现对全镇农村集体资产的多维管理。据了解,2022年至2023年平凤镇收到辖区集体经济组织备案的集体资产交易共5宗,成交总额仅为9.26万元。今年实施农村集体“三资”改革示范镇创建后,通过镇联审联办工作组受理集体资产交易申请57宗,挂网54宗,完成交易38宗,交易成功的资源较传统线下交易普遍溢价超20%,成交金额达120.7万元。

  此外,端州区将集体资产提级到区级统一组织交易,今年新成立区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德庆县统一招聘13名财务专业的政府雇员,分派到各乡镇专职从事农村“三资”管理;高要区优化乡镇管理机构,调整配强人员,既保证了“三资”管理工作的延续性,又提高了工作质量。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进度,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强化“三资”队伍建设,优化监管平台建设,加快合同清收整治,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并深化问题整改,建立常态化工作督导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问责问效、通报批评。

西江日报A02A02集体“三资”活起来 群众钱袋鼓起来 2024-10-27 2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