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级首批典型镇古水镇面貌焕然一新。 西江日报通讯员 梁小明 摄

2024年环大湾区西(肇庆广宁)百公里骑行活动。西江日报通讯员 欧阳良安 摄

广宁县美丽墟镇建设成效显著。 广宁县供图

翡翠湾绥江碧道文旅项目。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广宁县城东学校。 广宁县供图

广宁县中医院。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广东阳光科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广宁县古水河。 西江日报记者 李念龙 摄
今年以来,广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坚定不移地以头号工程的势头和力度,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筑牢产业“基石”,点亮人居环境“门面”,丰富社会发展“内涵”。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冯铁成
筑牢产业“基石”
以“产业强”带动“县域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康养旅游与休闲竞技、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循环经济与新型材料4大产业,夯实经济基础;产业招商、项目落地及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两大产业集群崛起,引领产业升级……纵观广宁县经济发展路径,近年来,该县通过大抓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筑牢经济基础,推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在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领域,广宁县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创展博纳项目潭布场满产达产;排沙屠宰深加工基地征地工作基本完成;菜篮子肉鸽深加工项目建设进度达90%以上,即将投产运营;油茶、肉鸽、生猪三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季度综合产值达28亿元;成功举办第一届广宁云吞小吃节暨肇庆“粤菜师傅”特色项目广宁云吞公共品牌发布会,进一步打响广宁云吞品牌。
在康养旅游与休闲竞技产业方面,广宁县以重点文旅项目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总投资50亿元的绥江两岸特色文旅项目列入“10+2”省级水经济试点;古水河3A级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了70公里“古水河郊野径”徒步运动线路;新引进投资2000多万元的古水镇蒙坑村麦客精品民宿项目动工建设。同时,以“体育+”为引擎,激发文旅康养“加速度”,成功申办第十八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精英赛),成功举办百头龙狮闹新春、第三届古水河徒步大会暨首届古水河乡村长跑节、2024环大湾区西(肇庆·广宁)百公里骑行等大型活动,三季度全县接待游客约34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3.62亿元。
在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方面,累计引进长滩抽水蓄能电站等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项目20个,总投资255亿元,其中抽水蓄能、风电、集中式光伏装机容量395.15万千瓦。浪江抽水蓄能电站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循环经济与新型材料产业方面,增强塑料循环再生综合利用产业链,引进钟银、特普爱、金盟、信基等项目;大力发展“以竹代塑”产业,引进啟航、幸福西饼、楹鼎科技等项目,推动企业“小升规”、增资扩产、技改,以产业数字化赋能产业链协同产业转型升级。广宁县现有循环经济与新型材料产业相关企业82家,其中规上企业31家。
产业招商落地和园区平台建设方面,广宁县新引进楹鼎年处理50000吨竹片生物基新材料等项目42个,总投资27.83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11个,总计划投资额为19.625亿元。新增开工项目10个,计划投资总额23.2亿元。高新工业园(二期)、江积竹产业园配套工程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以广州天河区对口帮扶协作为契机,谋划建设穗宁智谷产业园,高新工业园(三期)为穗宁智谷产业园未来产业转移工作的主战场,2023年至今,天河区先后投入6580万元帮扶推进园区建设。
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方面,2024年省市级重点项目24项,总投资254.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01亿元。三季度完成投资52.8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48.01亿元的110.14%。其中,海力、旗胜、分子冷链、铜正等8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北环路项目正大规模动工建设。
点亮人居环境“门面”
以“生态绿”厚植“城乡美”
立体的醒狮头矗立在江边的高楼上,衔着风调雨顺的对联,与绿水青山构成古水镇的标志性景象;宾亨圩镇寓意民众“生活节节高”的竹元素镇标树立在镇入口通道处,与周边整齐的绿化带,勾勒出和美乡村画卷;江屯镇主干道沿线建筑上的一幅幅墙绘,为美丽圩镇增添俏皮与魅力;横山镇罗锅滨江公园里,不少群众支起露营帐篷,静享周末闲暇时光……
结合“百千万工程”,今年以来,广宁县全面铺开以省级典型镇村建设、“三清三拆三整治”、重要节点连片风貌提升、农村“三线”整治以及国省县道沿线整治工程为内容的“五大攻坚行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优美”的镇村风貌环境,营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氛围,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品质城乡。
同时,广宁县坚持科学制定典型镇村建设蓝图,全力打造一批“点上出品、线上出彩、面上出新”的“百千万工程”精品项目,高质量打造“红之源”“绿之韵”乡村振兴示范带、“诗画绥江·绿美竹乡”文旅融合示范带及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示范区,推动和美乡村新蝶变。
据统计,国、省、县道沿线整治攻坚行动11条重点路段共计摸排“六乱”现象587宗、需清拆面积约7.9万㎡,累计完成清拆331宗,整治率56.39%,非11条重点路段共计摸排“六乱”现象373宗、需清拆面积1.2万㎡,累计完成清拆280宗,整治率65%。目前,3个省候选典型镇、25条省候选典型村基本完成建设,自加压力培育的25条县典型村建设进度达60%。
此外,广宁县还做好“绿水青山”的文章,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实施节能减排等措施,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绥江文旅项目将竹产业和文旅产业的收益反哺治水的投入,成为广宁县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罗锅口村资源驿站项目成为广东省首个使用EOD模式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得到省委、市委肯定并全省推广……一项项成绩彰显出广宁县不断积极探索与创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4年以来,广宁县共投入2千多万推进绿美广宁生态建设,在各镇街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分优化11500亩;全民参与爱绿植绿护绿,开展义务植树活动400多场,建设主题林200多片。广宁竹海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基本建成,竹海公园种质资源示范带完成竹种及乔木种植14700株,竹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深化改革 充实社会发展“内涵”
以“民为本”提升“幸福感”
群众增收是充实百千万工程“里子”的重要体现,更是衡量乡村振兴成效的关键指标,近年来,广宁县以深化改革为发展途径,在农村领域改革多点发力,促进群众持续增收。探索实施县政府储备用地和集体经济组织留(自)用地过渡性开发项目试点,推动激活500多亩低效闲置土地;探索“村集体+公司+农户”合作、“国企+村职业经理人”、县域“飞地”抱团发展等模式;大力推动光伏和碳普惠项目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光伏发电每年可产生收益969万元、碳普惠每年可推动村集体增收约1350万元,预计今年全县178条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5万元;推广运用罗锅口村资源驿站EOD模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规划建设33座资源驿站。
同时,广宁县也持续改善社会民生事业,不仅让群众腰包鼓了起来,也能明显感受到可享受的公共资源更多了,幸福感不断提升。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三所学校”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健康县,入选2023年全国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案例;广宁县人民医院创伤中心通过省级创伤中心验收;投资1.15亿元的全市第一家县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县域医共体信息化项目完成建设并全面试运营。依托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85张,完成任务指标的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