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南青年﹄到﹃护林硬汉﹄:

谭鹰与十万大山的﹃绿色约定﹄

2025年05月14日 西江日报

怀集岳山。李世昌 摄

谭鹰为到保护区生命科学馆参观学习的学生作科普讲解。 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怀集县蓝钟镇,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峰峦交错,沟谷幽深,泉溪瀑布,而坚守在那的育林护林者,在半个多世纪里,用自己的热血青春,把她装扮成广东一颗耀眼的绿色翡翠。

  三岳自然保护区的云山林海中,有一片世界稀有的珍贵树种秃杉。秃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笔直翠绿,挺拔伟岸,站在秃杉林间,抬头仰望,秃杉高耸入云。这片秃杉是20世纪90年代岳山林场从云南腾冲引种培植出来的。现任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的谭鹰,是成就这片秃杉的技术骨干之一。

  缘起:湘南青年的抉择

  1992年,怀揣林学专业毕业证的湖南青年谭鹰,踏上建设怀集蓝钟岳山林场的新征程。从此,谭鹰就跟这个比家乡还偏僻的怀集岳山结下情缘。他无怨无悔,把根深深地扎下来,默默地育林护林三十多年。

  岳山,十万大山,茫茫无边,山是那么的高,路是那么的遥远,谭鹰这位农家的子弟,从湘南到粤西北,一踏上这片土地,便感觉距离与环境都是自己没曾想到的。他彷徨过,也动摇过。当时,谭鹰完全可以说走就走,没有责任,没有牵挂,可他舍不下自己的专业,他深受中南林学院教授们“林业发展空间大”的观念启发,更受十几年前林场那场声名远播的“岳山造林大会战”激励,他决定留下来,因为他知道,只要有信心,自己会在这片丰腴的土地上,学有所用,施展才华,一步一步实现梦想。

  整天整月整年地在山上与林木打交道,生活寂寞,当地人也许耐得住,但对于一位外省的年青人,困在这里,无疑所承受的压力更大。何况,谭鹰的女朋友还远在英德,天各一方。在旁人看来,他能留下来,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很多人曾预言,他最终只是林场的过客。

  女朋友劝谭鹰像自己一样到英德做一名教师,工作相对轻松,生活环境相对较好。谭鹰不动摇,他不愿意放弃自己热爱的专业。第二年,他还兴致勃勃地研发秃杉的扦插技术。女朋友为了爱情,只好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舒适的生活,憧憬着爱情与婚姻,奔男朋友来了。

  当她乘汽车经过九曲十八弯到达蓝钟镇时,才知道距离林场场部还有13公里。这13公里的古城村村道坑坑洼洼,尘土飞扬。颠簸了一天到达林场时,她全身像散了架一样。她不敢想象,这就是自己将来要生活的地方。接下来的生活条件更是让她始料不及。在林场,就连电灯这么一个山外人随便就能享用的生活设施,对于林场人来说却是奢望。当年,林场还没通电,用电靠小型发电站,时常因为电压不稳,正常照明得不到保证,大多时候只能使用煤油灯。偏远的林场犹如与世隔绝,工作与生活都困难重重,可她最终还是因为谭鹰要留下来的坚决而屈服,两人很快建立了小家庭。

  慢慢地,夫妻俩有了工作的目标和生活的信心,开始了平淡而有志向的生活。

  建设:三十年耕耘

  林场建设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荒山绿化、管理经营、改造低产林,每一步,都要耗费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岳山林场建设走过五十多年,谭鹰参与林场建设三十多年,如今展现我们眼前的是林海浩瀚、万山翠绿。这是多少林场人为之付出努力的成果啊!

  1988—2000年,岳山林场是发展关键期,谭鹰全身心投入采伐迹地再造林规划。当时,林场正有计划地对1974年大会战时期种植的第一代杉木林进行采伐,把收益扣除山根款后,小部分用于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持续种植当中。谭鹰全身心参与了林场每年对采伐迹地再造林的规划和管理当中,一有时间就钻进林海,和大家一起,把林场从怀集县林科所、国有天湖苗圃场、河南苗圃场购回的杉树优良种苗,有计划地、高标准地组织完成第二代杉木造林。仅至2001年,杉林和马尾松林的种植面积就达9500亩。同时,引领大家开展科学实践,采用埋鞭(茶杆竹鞭)造林方法,成功引种坳仔茶杆竹1500亩。

  1994年,谭鹰利用专业所长,主动承担树苗科学培育研究任务。他带领林场技术人员,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对大坑山林场从云南腾冲引种的国家二级保护名贵植物秃杉,开展科学实验,采用无性系剪枝扦插育苗技术,在岳山林场培育了三垅秃杉苗。他每天奔波在山上观察,记录数据,调控湿度和温度。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在山上仔细观察秃杉苗生长情况。经过精心培育,扦插育苗终于成功了,第二年便在场部附近陆续种下了一百多亩秃杉。

  秃杉的试验成功,引起了省林科院领导的关注。他们到岳山林场,拍下了图片,同时邀请谭鹰参加省林科院的秃杉引种研讨会。

  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过,经历过多少风雨,秃杉长成了参天巨木。谭鹰对林场那些秃杉有很深的感情。这片密密匝匝秃杉林,不仅是林场人的心血,更是林场人的骄傲。

  转型:从经营到守护

  从造林先锋到生态守护者,谭鹰的角色随时代需求不断转变。

  2000年,经省、市批准,林场成立自然保护区,正式由经营型转为公益型,结束了几十年的经营发展模式。转型后,谭鹰起草了怀集三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相关管理制度,还按照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了保护区的资源档案管理工作。

  2003年,谭鹰担任县生态林管理中心主任。为了做好生态公益林的工作,他和同事们走遍全县二十个镇(乡)的300多个村委会,认真仔细规划和界定生态公益林,主持完成全县96万亩生态公益林界定工作,编写《怀集县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为生态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2004年,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谭鹰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专长和协调服务的职能,组建保护区管理运作机构,制定保护区的管理制度,谋划新形势下保护区的发展路子,并迅速与双兴、太平、上竹、古城4个村委会签订16000亩山地联营共管协议,对保护区的长效管理,永续利用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林场转型为自然保护区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谭鹰与林场人一样,工作热情不减。面对林场的巨大变化,谭鹰积极发挥保护区保护、科研、教育、培训和生态旅游等方面的作用。他经常往山里跑,一丝不苟地取样调查研究,寻找保护区林木发展空间,无论是在岳山片区还是在温泉片区,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几乎踏遍那里的延绵群山和山溪小涧。

  岳山在林场人风风雨雨努力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离人们的理想越来越近了。岳山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四季色彩生动而鲜活,各种生命繁盛至极。目前保护区森林覆盖面积达92.6%,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50多种,新发现有白鹇、豹猫、蛇雕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孕育着长穗桑,红椿、花榈木等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

  对工作,对职责,谭鹰了如指掌。对林场人,对林场事,谭鹰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一路走来,林场人从心底里喜爱这位异乡人。

  坚守:与山林的永恒约定

  回想过去,谭鹰非常感谢那一段命运的安排。他说:“苦累锻炼了我的毅力,寂寞锻炼了我的耐性……我很怀念那些有挑战性的日子。”

  其实,对于林场、对于林场人来说,他们更需要内行的管理者。谭鹰管理林场,是林场、林场人的福气。林场的老职工说,把林场交给谭鹰这种珍惜树木的人,我们放心。

  林场人不会忘记,1994年,正值谭鹰爱人怀孕临盆之际,正当小夫妻欢天喜地准备迎接小生命的到来时,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林场崎岖的山路上,爱人在上班时被石头绊脚重重地摔倒了,肚子里快出生的小天使受到了重创。女婴出生后,甚至来不及看父母一眼,便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本来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

  2023年,林场两幢见证岳山发展历程的斑驳黄墙小楼被改建为科普研学基地。基地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绿美肇庆生态建设”为主题,还原“岳山造林大会战”场景,展现半个世纪以来肇庆人从荒山造林到生态守护的壮阔历程。当参观者凝视展板上的“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十六字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更是谭鹰与无数林场人用青春书写的“岳山造林精神”。

  树有根,人有情。三十余载春秋,谭鹰以山林为家,以树木为伴。2023年,他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对他而言,岳山早已超越工作场所,成为生命中不可割舍的净土——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镌刻着他与绿色岳山的永恒约定。

西江日报A08A08谭鹰与十万大山的﹃绿色约定﹄ 2025-05-14 2 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