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 梁楷 《六祖斫竹图》 (日)东京国立博物馆 藏

冷坑龟嘴岩(侧面剪影)
前言
惠能在黄梅东禅寺作《无相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该偈颂境界超越大师兄神秀禅师的偈颂,达到五祖弘忍挑选接班人的条件。弘忍星夜密授袈裟与衣钵给惠能,送他出寺院命他南归。惠能遵师嘱:“逢怀则止,遇会则藏”,在怀集四会大地隐藏15年。
时至今日,六祖惠能的故事从百姓口传到方志史书、从民间走向“大雅之堂”,并问鼎“非遗”之民间文学,六祖惠能终于从历史故纸堆里走出,进入文学殿堂。怀集有多处六祖惠能遗迹,兹推出与六祖惠能遗迹相关的“六祖惠能在怀集的传说”。
采药赐医悬壶济世
惠能取道梅岭继续南下,至威州(怀集古称威州),居在县城郊罉盖旁,与民同住同抗旱播种。如今怀集县城河南街,有六祖井和六祖庵遗址为证。
惠能乘舟往冷坑盘地,舟至草岗河段搁浅,登南岸入住黄泥岗(后称佛仔岗、佛祖岗)茅草砖瓦厂,与同瓦工印坯,夜共席眠。
惠能悉闻北岸水务群山连绵,丛林耸伞天,遍地山草药。即请瓦工刘伯引路,登岭爬峰入谷,满岭松柯参天。惠能说:怀集是座山草药宝库呀。 两人在老松树荫下食午餐,刘伯眼向岭旁的几丛金银花老藤望去说:“惠哥,这老藤药效与花朵相同可解渴、清热、消毒”。他举刀锄,欲一扫清光。惠能快步手扯刘伯刀锄,低声说:“不能杀鸡取蛋呀,应留根种,待明年春暖花开。”刘伯微笑说:“善哉,老藤有幸刀下再生,永续繁殖,春暖花又开。”
经一天辛勤采集,喜得丰收。有:金樱子、黄栀子、牛大力、灵仙茵、蝉売、淡竹叶等20多个品种地产山草药,装满六大麻袋子。行至岭前大平地小水坑,坐在古松大木桥歇休,刘伯摸着麻袋子,柔柔小山龟背壳,说:“惠哥看,今晚好食神,有山龟汤补辛苦,你多食一碗。”
刘伯把小山龟放在地上观赏。似拳头大的小山龟伸脚昂头、两眼精亮、小嘴挪动闪向他俩人。惠能说:“山龟呀,食居山野害虫饱肚。古人讲,龟为老甲骨仙,风雨天仙、长寿金仙、ト则灵仙。不杀龟仔,放它生存。”刘伯说:“道深。”小龟在地爬耍,瞬时无踪影。两人微笑,惠能叩语:“善哉,天地人相合也。”
惠能在怀集期间,帮助乡民治病,并教他们识药、采药、制药、用药。乡下人没有忘记这位恩人,在惠能生活的地方建立庙宇。至明初,民间更加尊崇奉拜惠能,把惠能居住过的村寨称六桥;把惠能前往采药之山峰豪称大佛岭,并在岩石上绘画仙物图腾;把惠能放生小山龟之地称山龟垌。在山龟垌东旁,于明万历年间建设感应寺,后毁于战乱。庚子年金秋重建,寺貌古雅,寺场广洁。门联:“感召三教秉恩泽,应得千秋灵毓香”。
凿井寻水开垦粮田
某日,惠能与刘伯、李力前往北岸采药,寨主万六公带路。万六公识地情,带领众人上峰下埇采摘黄栀子和土茯苓。太阳挂中天,麻袋子满装。李力挑着四大麻袋山药,刘伯赞言;有惠哥上山大吉利,不在岭头食“饭包宴”。万六公微笑说,天公相就,请到我草舍吃餐杂粮宴。惠能合掌点头,大家同往。
万六婆喜客,香滑木茨汤丸上桌,她说:近年插水稻颗粒无收。惠能听后,决定为村民凿井。餐后,万六公带惠能查看颗粒无收的农田,并寻找适合插水稻地方。从岭旁西上,惠能站在田头左看右望,手拔起几株禾蔃,臭味扑鼻。惠能说;多积水、多酸氮、少炭肥、少阳光,它怎能长出金黄稻谷呢?万六公说:有理,我们祖辈多种杂粮、打猎为生,不知如何种植水稻。
惠能担着利钊转沿水仔坑北畔,慢步看地,手拔草根拈泥土,钊耕淤滩看土质,在行至下游三曲四湾大荆棘淤滩时,停步不前。惠能说:这里是大水冲积淤地,多肥淤坭,近坑易排水,又无耸树阳光好,是开垦稻田好地方。万六公说:多谢惠哥给我们兄弟寻得个有水地方,可以生产稻米的好农田。
次日,惠能在东方刚鱼肚白时动身走到水仔坑工地。万六公带领村民迎接惠能三人。惠能高兴喜说,人多好耕春呀,今年年夜(除夕)隐吃香米饭啦!村民们闻声鼓掌齐说;多谢惠能哥。
惠能与村民分工合作,惠能提出开筑农田方案。村民们异口同声赞成惠能哥提出的方案:“分梯级、筑高基、开小坵”。辛勤苦战多日,原荆棘如林,杂草丛生的淤沙滩,变换成为平似镜的粮田。
南岸德叔祖业是养鸭、种杂粮。他俩兄弟悉闻外来客惠能与万六公家人开垦粮田,即往田头观看。德叔在家砍竹辟棘,开出三四坵粮田。当造收获稻谷捌大箩(一箩谷出米半石“5斗”)。捌箩谷出米四石,故寨地名豪叫“四石米”,后简称“昔米寨”。
当年丰收后,父老担送香米往上爱岭龟嘴岩答谢惠能。恰巧惠能外出,父老把大米装入“石米缸”。午后,惠能采药归岩,同行谭四兄说;惠哥“好口福”。神鼠搬来大米进石缸,满满的。惠能拈出少许大米,手磨口吹,说;这是水仔坑淤滩新开田收获的金粘香米。本人只是路往该地,相助小力,村民们辛苦耕作,本人不应领受,请设法帮我退回。
惠能出山主持禅宗六祖法席后,村民尊崇这位劳动人民的佛,明后期,水仔坑淤滩豪称大佛垌,水仔坑叫大佛坑,立大佛社主(土地神)。在三曲四湾北岸,建起一座思念禅宗六祖惠能文化亭台,豪称“南京苏州亭”。(现逢节庆有信士烧香)。惠能路经的小寨,取名“福田村”,村里架设有天神桥,(尊崇六祖惠能是上天下凡的神仙)。在南岸,建设六祖亭和六祖桥。
在龟嘴岩窍种仙桃果
惠能独居上爱岭最高峰龟嘴岩,春暖花开之际,仙鹤特地唅来几粒仙桃核种子,种植在岩前石壁蓬罅繁生的仙桃果。经过惠能浇水,仙桃树上纳天露,下吸地气,生长得枝壮叶茂,果粒盈盈,肉脆味甜有核无仁。凡到仙桃果红熟之时,惠能常请狩猎男汉、打柴姑婶进岩品尝仙桃果。
《怀集县志》载:“惠能隐于怀集上爱岭最高峰顶石室栖迟,名六祖岩。岩前有桃树,不知年代,岁岁花实,惟核内无仁,不能移种。”民间传说仙桃果只可摘下则吃,不可外拿,违者则果粒变味,或无踪影。对此传说,晚清怀集县令蒋航谒拜六祖岩赋诗云:“碧桃满树晒行妆,也解皈衣礼梵王。一自拈花留偈后,至今微笑对斜阳。栖禅何用买山钱,四岭云霞景色妍。洞竹岩松归管领,万家香火洞中天。”
一日惠能参农归岩,眼看仙桃果七零八落,红熟的无二粒。他沉黙不声,不恼不恨、不急不狂,静气地清扫断枝残叶,并除虫,以保仙桃树更旺盛。
次日早惠能受约参加采药,行至平石坳时,忽见桃果满地,在此坐休的邹伯说;这些桃果是王八疍一伙偷摘丢的,王贪(三)颈大,先挑大粒的桃果入口,可是满嘴白泡,边呕吐边叫喊酸。众队员笑说:王贪(三)贪心应得。惠能低声言;是他心酸啦。
慈悲放生双小鹿
惠能喜欢跑岭与山兽为伍,一秋日五星寨猎队队长约惠能上山打猎,惠能与同龄青年笑言快步,眼锐手灵。当日队众“好食神”捕获得大山猪、山鹿、黄猄各一头,活小鹿两只。众队员喜笑颜开,往老猎手家摆开屠坊准备按人分肉。
惠能眼看两只活小鹿生命快归西天,急中生智说:天时快黑,本人回岩路远,岩里又无香料,你们老猎手辛苦应得多分享,本人是新跟班弟仔,射击多“失守”,领这两只小活鹿,我心满足了。众队员同意了他的请求。惠能抱着“吱吱”叫的小鹿回岩,整设一个暖窝给小鹿安生,并拾青草喂养小鹿。
翌年春暖花开,惠能带着双只小鹿,往谭亩乌石垌参加农事。把小鹿栖息在林间竹园,小鹿活泼精灵,与民亲近友善,村民喜爱小鹿。此后,谭亩村庄人旺财厚,人才辈出。至明初时期,村民们不忘六祖惠能的福泽和双神鹿的护荫,筹款建起一座寺宇,初称“双鹿寺”,重建时更用同音双禄寺(皇、福双禄也)。双禄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荣仁(熔炉村人),曾在岭南大学、南华神学院等学校任教,抗日时期与广州学友回家乡避难,瞻仰禅宗文化古迹,并赋诗:“千年古刹佛慈悲,普济苍生乐布施。免费供茶为大众,无偿施粥解民饥。祖师福泽丁财厚,神鹿扶荫万事宜。香火朝朝增不减,古榕岁岁发新枝。”
拜谒花石道药师
一日,村民李伯往上爱岭采药,到龟嘴岩小憩,惠能热情招待,吃仙桃果充饥,在倾谈中知晓东晋道祖师葛洪曾逐居花石道士岩,采觅丹砂、金鹅蕊炼丹丸,留存有丹灶中镌“抱朴”二字之事。
惠能心惦“悬壶济世”良言,约请李伯做伴前往,拜见炼丹弟子梁凡伯。梁伯好礼相待,带惠能游花石十三峰。白天,随梁伯攀登花石岩顶,远行松柏大山,采集炼丹材料,夜间,梁伯向惠能传授炼丹的医术,惠能虚心向师傅请教。期间,惠能尚与道弟子共同修禅。
《怀集县志》载:“长庆年间,洊水县建华光寺尊崇六祖。后,寺废,重建於花石洞道士岩前。”村民还把建在原赤水河边的六祖亭迁移在华光寺后殿,设“六祖禅室”。后人尚在岩穹刻道仙典语“壶天”,岩前壁刻佛语“阿弥陀佛”大字,并建禅房。
梁允玳,怀集县花石人,恩贡,上海县县丞。怡情家乡山水,于明朝万历甲午年(公元1594年)职满回乡捐资重修华光寺,在寺内设“六祖禅室”。
顾旭明,江苏省华宁县人,举人。清朝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怀集县县令。瞻仰道士岩华光寺赋诗《道士岩六祖禅室》。诗:“路尧丹崖赤水间,为探幽胜访禅关。岩前叶落凭僧扫,洞口花香任鹤还。”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