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高要区金利镇的西围涌上百舸争流,河道两旁喝彩声声、彩旗招展。传承了两百多年的金利龙舟比赛习俗,如今越来越红火。 西江日报记者 朱健兴 摄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肇庆非遗少年说”品牌持续擦亮,金利龙舟赛“吸粉”无数,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6月以来,肇庆各地围绕“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充分展示了肇庆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让文化遗产更好地活在当下,为提高市民公共文化品质、共享美好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之一,“非遗梦杯·肇庆非遗少年说”展示展演暨“讲好肇庆故事”演讲活动决赛6月3日在肇庆市文化馆新馆落幕。活动中,来自全市的68组选手同台PK,讲述了肇庆裹蒸制作技艺、四会造纸、广宁云吞、封开山歌等非遗故事,让肇庆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群体中得到传承与发扬,讲活肇庆故事,掀起青少年传播非遗文化新浪潮。
上一届获得大奖的参赛学生邹文君,当日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之前在肇庆参加过传拓技艺体验活动,我很感兴趣,所以希望通过演讲让更多人了解这项非遗技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她说。
播撒非遗传承的“种子”,肇庆也着力挖掘传统技艺和的内涵,衍生创作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肇庆元素的“文创产品”,让非遗“活”起来,并走向更大的舞台。6月以来,肇庆市文广旅体局先后参加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37届香港国际旅游展、第11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肇庆手礼、玉器盲盒、裹蒸文创、蓝带啤酒及巢顶山茶叶等非遗特产手信备受瞩目。
文化肇庆,华彩非遗。肇庆是岭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保留和传承着众多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富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岭南文化历经风雨、生生不息的星火,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精神家园的重要力量。为此,肇庆大力推动文物资源与旅游、体育、文创等融合发展,让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惠及民生发展。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肇庆主会场系列活动于6月10日在广宁县城东广场启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2023年广宁县传统武术醒狮展演、非遗传艺、非遗集市、广宁美食(非遗)旅游线路考察、“肇庆非遗少年说”展演、非遗文艺表演、2023年广宁县竹编技能大赛决赛等精彩活动轮番上演,多种创新活力姿态展现非遗之美。
当“端午”遇上“文化遗产”,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金利龙舟登上央视火热出圈,就是肇庆答案。端午节金利龙舟习俗同样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起于清代,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下转04版▲▲紧接01版
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至五月初三,金利人都以村为单位,组织龙舟进行竞技。
6月18日,2023年中国·肇庆(金利)传统龙舟大赛暨广东省传统龙舟公开赛在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西围涌激情上演,全镇6000多名龙舟运动员集结在西围涌上,奋力划桨、奋勇当先,精彩激烈的比赛吸引了20多万群众围观助威。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传承历史文脉,博物馆发挥的作用愈发积极。6月来,在肇庆博物馆,《岭表南来第一州——肇庆历史文化陈列》、肇庆白土窑专题展、“会古通今”肇庆市青少年书画大赛优秀作品展览等多种主题的展览正在举办……相关统计显示,“五一”假期中,肇庆市博物馆接待游客1.6万人次,突破历史新高。在做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基础上,市博物馆积极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上新文化创意产品,推出“让文化活起来”系列创意短视频,着力为市民打造具有文化气息的“网红打卡地”,以便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参加2023肇庆广府文化庙会活动,开展肇庆“粤文坊”系列活动,线上参与“文化进万家 视频直播家乡年”……记者从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近年来,为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非遗资源活态传承发展进程,肇庆市采取多项举措,通过建设传承体验设施、探索宣传普及工作新模式、加大对外交流,全面盘活非遗资源,推动非遗保护动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