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今年初,全省启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在省、市部署下,肇庆各地积极谋划、狠抓落实,充分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奋力书写好这篇富县强镇兴村大文章。
如今,2023年已过半,“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进展如何?未来3年、5年、10年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要怎么样实现目标?昨日,中共肇庆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召开,肇庆各县(市、区)、肇庆高新区就“百千万工程”推进情况进行汇报,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对其进行了现场评议。
这场现场大比拼、学习大交流通过以评促改、互学互鉴、比学赶超,让各地对标各条赛道,勇担主责、唱好主角,不断完善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政策举措,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加快变短板为潜力板,努力为2035年“再造一个新肇庆”打下坚实基础。
凝聚共识 努力开好局起好步
支持四会协同肇庆高新区创建全国百强县;推动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肇庆新区、怀集县立足优势,打造县域经济发展中坚力量;推动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百千万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破解肇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根本出路。这次全会,再次阐明了肇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方向,也凝聚起了全市人民乘势而上的奋进力量。
谋定而后动。今年春,省召开动员大会后,肇庆迅速出招,不仅率先成立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及办公室,建立起工作专班,还出台落实“百千万工程”的《意见》《工作方案》,先行启动“两工两农”4个示范乡镇建设。6月初,肇庆全面落实省“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出炉——《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九项行动”为主抓手,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
随后各地紧跟步伐,高要区在全市率先绘制推进“百千万工程”系统构架图,坚持“三级书记”抓“百千万工程”,明确实施目标、方法和路径,下好全域发展“先手棋”;四会市立足实际明确“1234”总体发展思路,以奋进姿态全面打响“四大会战”;德庆也不等不靠,出台县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项目库,形成“1+3+10”工作体系……市、县上下贯通,步调一致,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开好局、起好步。
比学赶超 县镇村勃发新气象
会场外大雨滂沱,会场内情绪依然高涨。各地发展的远期“大愿景”和近期“小目标”就这样交融。
现场,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走上演讲台,现场展示“百千万工程”落地半年多以来的自我探索与初步成果。
肇庆高新区抓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肇庆小鹏智能智造研究院注册成立,小鹏汽车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推进瑞庆时代一工厂产能不断攀升,肇庆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建设初见成效。
端州区坚持改革创新、培育示范,全力以赴壮大区域经济实力,上半年新引进制造业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28.6亿元,激活产业招商增资“源头活水”。
鼎湖区聚焦“再造一个新鼎湖”目标任务,快速破题“三小两高两低”发展旧困境,逐步显现“三升两降两增”发展新态势。
抓好产业根基,也因地制宜强化乡镇联城带村功能。广宁县就创新举措,高质量举办“百头龙狮闹新春”大巡游活动、中国(广宁)竹产业创新发展峰会、竹海磨房200公里骑行活动等系列活动,以全域旅游为支点,撬动县、镇、村发展活力。
怀集县则结合实际深入实施乡镇强专特分类创建行动,将全县19个乡镇(街道)分类为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实施差异化发展,推动各乡镇(街道)走出独具自身特色的强镇之路。
封开县实施“一二四四”富县强镇工程,因地制宜打造建材、杏花鸡、商贸、文旅等四强镇,示范带动四组团差异化发展。
分类施策
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效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要用十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变“半珠半山”“半城半乡”面貌,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县域是关键。
“要起而行之、主动作为,不断完善推进的政策举措,坚持边干边完善”“要做到长期有章法、有目标、有思路,短期有成效、有进步、有突破……”会议提出,肇庆要坚持市里统筹、县里主抓,“抓两头促中间”,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县镇村三级联动,推动各地担主责、唱主角,扬长避短,在不同赛道上创先争优、比学赶超,把优势转化成胜势,不断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效。
咬定青山不放松,积小胜为大胜。接下来,肇庆各地将以本次全会为契机,抢抓机遇、争先进位、久久为功,抓重点、勇改革、破难题,建设更加均衡的协调发展格局,助力县镇村勃发出千帆竞发、万马奔腾之崭新气象,努力为“再造一个新肇庆”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