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梁振华
日前,在佛山市南海区优质耐热甜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会现场,20多名怀集农业产业人才代表在现场认真听、仔细看、详细问。这是怀集县积极培育“新农人”,开展外出培训观摩学习的一个场景。
“学习到甜玉米选种、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新知识,这些都可以应用到田间地头去。”这节“田间课堂”让桥头镇甜玉米种植大户孔志成受益匪浅,他说这次学习活动,让他学习了很多新的种植技术,还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行,为接下来的扩大生产增强了信心。
近年来,怀集县以“小切口”激发乡村人才“大活力”,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须的“新农人”,带动培养本地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让人才留得安心、发展更有信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为“百千万工程”赋能。
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和强大支撑。去年,怀集县紧紧围绕稳粮保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以及深化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岭南蔬菜之乡”创建工作需求,出台了《怀集县级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明确要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以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为核心,按综合素养、专业能力、能力拓展三个模块,重点培育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三类高素质农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针对不同的农业人才如何进行培育?怀集县运用全面摸底、精准对接、学员动员相结合的手段,向全县19个乡镇(街道)发送招生通知,以及在县政府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APP和报刊、广播、电视等发布招生公告,由县农业农村局对报名人员进行严格筛选核实、分门别类,重点筛选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等,培育壮大“新农人”队伍。
“不仅有课堂理论,还深入田间实践。”怀集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农人”培育工作把课堂讲授、现场教学、研讨路演、线上培训、跟踪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了一套与产业发展相衔接、与创新驱动相适应、与农民需求相一致和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三类协同的“新农人”培育模式,公开招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精准培训。
建设好“一园区一基地”,是怀集县产业发展的关键。该县主动围绕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两个平台,整合农业全产业链条上下游培育资源,以延链补链固链强链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分类培育,使之成为有农业情怀、有适度规模、有持续发展性、有防风险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此外,怀集县把学校建在田间地头,用接地气的方式开展“新农人”培育,以县内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产地为重点,组织开发具有怀集特色的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特禽养殖、蔬菜种植、谭脉西瓜栽培等技术实训精品内容,并组织学员到广东地豪食品有限公司、梅州市客天下农电商产业园、佛山创意产业园、连州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南县稻鱼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地观摩学习,着力培养有“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新品质”的“新农人”。
在培育“新农人”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徐家维等农业产业发展“领头羊”。徐家维是土生土长的怀集大岗镇人,作为广东新辉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心系怀集农业产业发展,坚持深入田间地头抓生产,从播种、耕地、插秧、田间管理、收割到烘干加工,一一抓细抓实。通过广东新辉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当地1500多亩水田,发展生态有机稻米种植,建成占地20亩的稻米加工园区。实施“生态稻米先进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推广面积3000多亩,农户100多户。徐家维也荣获2021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称号。
同时,怀集县积极搭建产业人才平台载体,挂牌成立怀集县农业产业人才交流中心,大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致力培养一支懂科学、有技能、爱农村的新型农业全产业链人才队伍,为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提供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怀集县已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班6期,培养高素质农民1492人,其中获评全国“百优保供先锋”1人。另外,全县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农村乡土专家”有142人,通过乡村工匠职称评审有54人,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和全面乡村振兴培育一批强有力农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