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科学布局撤并51个教学点

“撤点并校”让师生更受益

2023年07月20日 西江日报

大图:怀集县岗坪镇中心小学新增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小图:怀集县连麦中心小学标准的运动场。

  “原来,我们的教学点没有篮球场,没有足球场,更没有专业的体育老师,音乐、画画也离我们很远。但自从撤了教学点进入镇上的中心校后,不仅有标准运动场和专业老师,还可以接触到艺术,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这是怀集县撤点并校后学生们的心声。

  2022年,怀集县开展“撤点并校”工作。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破解制约基础教育发展难题,怀集县教育局科学布局调整,逐步推进“撤点并校”。全县有教学点245个,目前已完成51个教学点的撤并,今年内计划撤并49个,明年完成25个。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1

  现状  村小生源少师资不足

  近年来,随着镇域经济发展,人口主动向资源条件更好的城镇流动,加之人口出生率有所减少等诸多因素,怀集县乡村小学的生源人数逐年下降,有些村小多则百余人,少则十几人。随之而来的则是师资不足,往往一所村小三四名教师,一些课程和体育项目难以开展,已然不能满足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求,开展“撤点并校”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和趋势。

  怀集县岗坪镇中心小学校长莫伟灿告诉记者,学校设有2个校区、4个教学点,这些教学点距离中心校2至5公里不等。教学点开设一到三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教学点多则126人,最少46人,总人数占全镇学生不足一成。

  位于该县连麦镇的乡村小学同样面临生源不足的局面。连麦中心小学校长程益飘告诉记者,学校设有1个校区,12个教学点。教学点最少学生20多个,最多70多个,平均不到40人,一个班少则只有几名学生。由于师资不足,课程难以保障,如科学、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音乐难以配齐开课,拉大了村小学生与中心校学生的差距,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

  2

  破解  多方联动解决撤并难题

  “村小基础设施薄弱,师资不足,家长重视子女教育,有条件的家庭把子女送到镇上的中心校或县城读书,留在村小的多是没有人手接送的学生,这也是‘撤点并校’遇到最大的困难。”莫伟灿告诉记者,学生家长起初不同意撤并分教点,主要考虑的是学校距离家里远,接送、出行安全、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等因素。

  为稳步推进学校撤并工作,一方面,该校摸查学生家长对学校布局调整撤并工作的意愿,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家长意见,前期做了大量的摸底数据分析,制定方案呈上级部门征求意见。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家长到中心校参观,了解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此外,多方沟通协调,与公交客运公司合作,解决学生接送上下学难题。

  “家长们看到中心校拥有优质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公交接送上下学,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莫伟灿告诉记者,让他们感到欣喜的是,原计划分步撤并村小,“千师访万家”家访时,发现家长们撤校意愿强烈,最早享受的学生家长还成为了撤校的“宣传员”。在中心校可容纳生源的条件下,完成了4个教学点的撤并。至今,该校学生和家长“零投诉”。

  连麦镇教学点由于生源少,学生分散,公交接送运营成本高,未能达成合作意向,撤并带来的出行安全成为了难题。连麦中心小学打破乡镇界限灵活撤并,发动乡亲邻里互帮互助,能解决出行问题的教学点进行撤并,条件不成熟的教学点则就近撤并到大的教学点。同时,学校开设午托,学生可在学校吃午餐、午休。目前,该校已撤并9个教学点。

  3

  未来  整合资源全面推进

  程益飘告诉记者,人数很少的农村小学成为“麻雀教学点”,对孩子对教师都不利,孩子缺少同伴,教师缺少动力,学校也很难申请到足够的经费。合并之后,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教师也更有干劲,师资力量得到整合,教育质量会更高。

  莫伟灿也表示,撤并后,教育资源更集中,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设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也更加专业化,加强了教师的共同交流、分享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学生交流合作机会增加,更自信大胆,兴趣爱好得到发掘,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岗坪镇中心小学学生谢丝言告诉记者,中心校不仅有大足球场、篮球场,还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专业的音乐老师,她对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的孩子到中心小学上学后,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性格变得更加开朗、自信,放学后还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成绩也提高了不少。”学生家长章女士开心地说道,看到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感到非常欣慰。

  据了解,岗坪镇中心小学布局调整后,全镇只有中心小学两个校区,资源重组优化作用突出,教育教学成绩进步显著,在2022年秋季期末抽检中,四年级语文一跃成为全镇第一名、三年级数学获得全镇第二名的好成绩。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为避免教学点闲置,各镇加强教学点资产管理。对于权属清晰的教学点,已经被盘活利用,焕发乡村新动能。如连麦中心小学的教学点连西小学,完成撤并后,在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工作队推动下,引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项目。不仅每年增加3万多元的村集体经济,村民还获得土地分红和劳务工资,增加农民收入。

西江日报A06A06“撤点并校”让师生更受益 2023-07-20 2 2023年07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