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旅游与名城研究会副会长赵汝明

“唤醒”古村文化 传承肇庆文脉

2023年08月15日 西江日报

赵汝明(右)背着相机实地走访乡村,向村民了解历史。受访者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一辆小车、一部相机、一个背包,这是赵汝明穿行在肇庆古村落的简单“行头”。自2017年以来,他利用闲余时间,聚焦肇庆古村古文化,寻访人、物,实地考证,广泛搜集肇庆文史地情资料,足迹遍布肇庆全境,至今已走过800多条古村落,已然成了一本行走的研究肇庆古村落历史文化的“教科书”。

  机缘始于一次肇庆自然村落历史文化普查,彼时,从工作岗位上退休的赵汝明,也恰好受聘负责其家乡村庄的普查填表工作。经过一番走访调查,他惊讶地发现,对于家乡的历史文脉、传统风俗,不少当地人都不甚了解,熟识本土历史的文人墨客也鲜有着墨肇庆历史。

  很多人认为,保护与传承文化,那是政府的事,但看着坍塌的古民居墙壁,褪色的木梁雕刻,悄然消失的乡村自然和文化生态,赵汝明隐隐忧心:“肇庆的古村落历史悠久,如此深厚的文化就这样消逝,太可惜了。”生于斯长于斯,心里的责任感诱惑着赵汝明迈开腿,开启漫长的古村文化守护之旅。

  记录挖掘的过程中总是困难重重。为求资料的准确,赵汝明学做文化“侦探”,到图书馆翻查大量文献资料,及时补充古村落历史知识,学习古建筑形制特点等,根据族谱、家传等文字记录里寻找蛛丝马迹,不断走访实地印证和推翻。

  “什么是三进三开间,博古山脊造型是怎么样的,古祠堂的布局有哪些特点等等,都需要严谨的考究和描述,容不得半点马虎。”正是这份“较真”的态度,在巡村中,一旦发现村落里的石碑牌匾,建筑细节出现纰漏,赵汝明都会当即指明,引导村民修正。“最常见的是传统元素的滥用,上下联贴错等。”

  让古村文化有效输出,实现文化传承,教化后人,是赵汝明致力挖掘整理肇庆古村落历史的初衷。而留存乡土文化,文字是最好的途径。通过多年的资料收集和积累,近些年,赵汝明试着把自己研究整理的肇庆古村地情文化搬到了互联网上。

  “一禁不得在祠聚赌及藏匪类;一禁不得在祠外余地堆柴草;一禁不得安放灰粪垢秽等物;一禁不得在祠内外畜养鹅鸭……”在走访鼎湖甫草村时,赵汝明细心发现,当中的一块“南正祖祠禁约”格外值得深究,经过断句分析,他惊呼“这不是现今所提倡的村规民约嘛。”对于这些具有教育训导价值等内容,赵汝明会格外在公众号标出,转化为简体字,更利于传播和学习。

  “肇庆古村落文化传承功劳,有你一份。”“看了你的介绍,现在很想自驾前往旅游一番,探寻古村文化……”翻阅赵汝明的微信公众号,这样的赞美不胜枚举。经过近6年的积累和记录,目前其发表在公众号的古村落文章阅读量已达535万,订阅人数1万多人。

  每一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底蕴和最真实的生活烟火气。接下来,赵汝明计划继续挖掘肇庆古迹、古庙等,依托本土文化、输出乡土风情、乡间好手艺、乡居慢生活,吸引各地市民、游客来“读史”,感受肇庆魅力文化。

西江日报A06A06“唤醒”古村文化 传承肇庆文脉 2023-08-15 2 2023年08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