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博物  沉浸感悟

——市博物馆探索暑期研学新路径
2023年08月30日 西江日报

学员英文演绎《包公审丹凤朝阳砚冤案》。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摄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今年暑假,博物馆研学持续升温,不少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生课外优选之地。为让更多青少年在校外课堂学有所获,肇庆市博物馆开发“博物馆 大世界”馆校社科合作项目,让青少年在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学习过程中,探寻历史遗产,感受文化魅力。

  奇妙之旅精彩落幕

  8月25日上午,肇庆市博物馆内。

  从情景剧《包公审丹凤朝阳砚冤案》到《包公掷砚成洲》的精彩演绎,再从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群仙祝寿钟到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的背后故事现场解说……当天举行的“博物馆 大世界”馆校社科合作项目暑假班结业仪式上,孩子们用英语汇演,别有一番趣味。结业汇演、分享心得、领取证书,孩子们用所学所获为该项目画上圆满句号。

  这一项目从今年4月开始策划,到6月底正式开课,举办过13次课程,包括“博物馆英语沙龙”“世界博物馆大观”和黑布林英语口语课程,数十名肇庆学生参与其中。

  为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与志愿者们节选了端州流传最广的包公故事《包公审石头》《包公审丹凤朝阳砚冤案》和《包公掷砚成洲》,编写成英文剧本让孩子们分组演绎,引导孩子们用英语讲好肇庆故事,用英语弘扬本土文化。

  博物馆里升堂,包公英语审案,孩子们体验了一场奇妙的古今中外文化之旅。11岁的吕欣怡与10岁的程晨是表姐妹,在《包公掷砚》中分别饰演包兴与平民。吕欣怡说:“这个课程跟学校的英语课很不一样,表演节目很有趣,锻炼了我的英语、口才和胆量。”

  回顾精彩瞬间,重温这个不平凡的暑假,孩子们心有感悟,家长们大为赞赏。一名家长表示,孩子原本对活动兴致缺缺,现在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胆识,“未来有机会会带孩子去更大的世界看看,感受更多历史文化知识。”

  馆校合作孕育新路

  “博物馆 大世界”是肇庆市博物馆和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共同打造的一门跨学科课程,也是市博物馆馆校合作探索的新方向。

  肇庆市博物馆副馆长张致政介绍,开设这门课程,目的是利用市博物馆馆藏资源和青年人才优势,借助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的专业学术力量,为中小学生打造一款高质量的假期学习体验研学课程。

  暑期研学,如何做到研之有物、学而广博?“将英语学习与博物馆参观体验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熏陶与世界视野培养相结合。”张致政说,这一课程让语言训练更有内涵,文化传承更有趣味,实现博物馆教育宣传的社会服务目的,对博物馆青年人才队伍和大学生志愿者的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担任志愿者的英国阿伯丁大学博物馆学在读博士李承恩认为,这一课程切合当下博物馆“以观众为本、寓教于乐”的美育使命,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变为体验式学习,“是对未来博物馆与观众可持续性关系的探索,很符合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的主题。”而英语学习与本土历史的结合,则促使孩子们能够以一种世界性的姿态传播中国文化、肇庆文化。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张致政介绍,为充分发挥研学服务功能,近年来市博物馆运用馆内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古建筑文化等资源,开发出“博物馆 大世界”“博物馆 大课堂”“行走古端读懂历史”等馆校合作课程和研学课程。未来,市博物馆将继续活化文物资源,针对青少年群体开设更多研学课程,着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西江日报A03A03活化博物  沉浸感悟 2023-08-30 2 2023年08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