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陈松连 通讯员 黎国堂
日前,“立秋不意味着入秋”的词条高挂微博热搜。实际上,立秋不意味着酷热天气的结束,尤其是身处岭南的市民,仍能感受到“上蒸下煮”的闷热。立秋之后,市民在日常饮食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才能做到养生又能防秋燥?近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周萍。
已在临床一线工作了近20年的周萍告诉记者,秋季的养生原则主要是养阴、润燥、生津。“燥是秋季的主气,秋季的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湿润,使人易患秋燥病。因此,市民在立秋过后需要将重点放在润肺防燥上面,这样才能有效防治秋燥疾病。”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周萍推介了几款食疗方,例如她建议市民在秋季可以多食银耳莲子羹,其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也可以吃凉拌白菜胡萝卜丝,该道菜具有开胃消食、清咽护肺的作用。平时,广东人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碗汤水。在秋季比较适合饮用的防燥汤水方面,周萍推荐了两款,分别是南杏猪肺汤和莲子百合煲瘦肉。她介绍,南杏(甜杏仁)性味甘平,是滋养缓和润肺之物,润燥功效较好;猪肺同样性味甘平,也有补肺的功用。“平时多喝上面两款汤水,可有效缓解因秋季气候干燥引起的喉咙干燥、燥热咳嗽、干咳无痰、大便燥结等症状,还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等。”
此外,周萍还建议,进入秋季,市民在日常起居上要早睡早起。她表示,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要适当多饮水,可进食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另外,市民还可以用茶疗防燥,平时多喝些麦冬茶、桂花茶、蜂蜜茶、石斛枸杞茶、银菊白芍茶等。在运动方面,她表示,登山、步行、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有氧运动对抵抗秋燥、提高抵抗力也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