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吴映霖
通讯员 彭妙霞 实习生 徐芷蘅
城市书房是公共图书馆资源向城乡基层延伸的有效渠道,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便捷化。2020年12月,肇庆市第一家“砚都书房”鼎湖山人才驿站正式面向群众开放,3年间,“砚都书房”开遍全市各个县(市、区)。在肇庆的大街小巷、商业街区,一家家“砚都书房”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以点串面,绘就肇庆特色公共文化空间网络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28家“砚都书房”并投入使用,累计接待读者约25万人次。
让阅读遍布城市角落
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
“砚都书房”以人流密集的街区、广场、公园、景区等场地为依托,进一步盘活图书馆资源,根据社区周边居民、游客的喜好,配置以人物传记、励志小说、专业技能、法律知识等社科类图书和经典少儿读物为主的藏书,每季度更新藏书量10%以上的图书资源,有效填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盲区,解决公共图书馆阵地服务局限等问题。
近年来,肇庆市图书馆为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质升级,拓展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景,满足新时代市民群众更高品质的公共文化需求,在人流密集的街区、广场、公园、景区等区域建设“砚都书房”,通过盘活现有公共文化资源,进一步延伸阅读服务场景,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阅读服务网络。该措施也是我市创新文化惠民措施,打造更多亲民惠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体现。而“砚都书房”的建设,也有利于优化肇庆市“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为群众就近就便参与文化活动提供阵地支持,着力建设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文化家园。
汇聚多方力量共建共享
推动“砚都书房”建设
“砚都书房”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彰显特色、共建共享”的思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今年8月,高要区莲塘镇荔枝村“砚都书房”在南国书香节中正式开放,作为首个集新华书店、农家书屋、“砚都书房”于一体的乡村新型阅读文化空间,该书房由莲塘镇荔枝村原“贞文书房”所在地改造建设而成,保留原有的青砖楼房古色古香的乡村气息,窗外树影婆娑、鸟鸣清脆,窗内书香满溢、温馨静谧,共同构成了一幅精美的乡村阅读风景画卷。
为提高“砚都书房”的特色,市图书馆秉持“一书房一特色”理念,在统一标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服务对象、凸显本地特色的“砚都书房”。
除了莲塘镇荔枝村“砚都书房”外,四会禅之源民宿“砚都书房”,兼具文旅功能;四阅书店“砚都书房”,融合文化创意产品综合业态;星湖艺术馆“砚都书房”,打造城区艺术新地标,使“砚都书房”成为展示肇庆特色本土文化的重要窗口。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社会化合作、多业态融合,让‘砚都书房’逐步覆盖全市城乡,深入推广全民阅读。”
延伸文化服务功能
提供优质文化供给
9月10日,“悦读 阅爱 越成长”儿童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养成专题讲座在四阅书店“砚都书房”举行,把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成举办文化活动载体的公共文化空间,这也是肇庆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提供优质文化供给的重要举措。
肇庆市图书馆定期在全市“砚都书房”举办以主题讲座、展览、少儿绘画、亲子手工、文献资源推广等形式的本土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涵盖端砚文化、玉文化、传统节日、历史等内容,成为展示肇庆当地传统、风俗、人物等新型阅读空间。
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砚都书房”品牌的设立,不仅为广大肇庆市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还能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对于提高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推动肇庆本土文化的传承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都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