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提醒远离服药五大误区

2023年10月11日 西江日报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通讯员 陈思宇

  患者到医院看病后,开了一大袋药回家,有的人会认真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有的人凭着自己的“经验”服用,有的人忘记了服用,事后加量服用以“弥补过失”。到底怎样服药才科学?市民常见的服药误区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辛少君。

  误区1:症状好转就减少服药量甚至停药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辛少君提到,部分患者感觉病情好转后,自行减少服药量甚至停药,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疗程,并不是立竿见影,症状好转并不意味疾病完全治愈,减量或停药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

  误区2:忘记服药,双倍补救

  “如果忘了吃药,下次一定不能吃双倍剂量来补救。”辛少君提到,双倍剂量补服药的话,不仅会出现更大副作用,也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如果该药物属于1天服用1次,忘记服用后,当天补上即可;1天服用2-3次的药物,其中某一次忘记服后,若接近这次服药时间,可补服,下一次按正规时间服用;若已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无须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服用当次剂量即可。

  误区3:用饮料送服药物

  有些患者可能不喜欢药物的口感,尤其在家长喂孩子吃药中常见,因此试图用牛奶、果汁、碳酸饮料等送服药物。各种饮料都可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甚至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比如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离子,可能与某些药物结合而影响药物的吸收;碳酸饮料可能增加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因此不建议用饮料送服药物,除非药品说明书有特别说明服药方式,否则一般是用温水送服。

  误区4:药物掰开或碾碎服用

  辛少君提醒,当遇到难以吞咽的药片或胶囊时,部分患者会将其掰开或碾碎服用,但该服药方式有时不但不能治病,而且还会影响疗效,增加不良反应。

  例如掰开或碾碎缓释、控释片剂会破坏药物的释放机制,导致体内浓度迅速增高,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例如肠溶片、肠溶胶囊在肠道内吸收能够提高疗效和安全性,如果这类药物碾碎吃,进入胃部就开始吸收,可能会影响吸收效率或造成胃黏膜刺激带来不良反应风险。如果您难以吞咽药片或胶囊,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有无可替代的剂型。

  误区5:同类药物叠加服用

  辛少君介绍,很多同类药物里的有效成分是相同的,有的患者可能会购买含有多种成分的复方感冒药,但不仔细阅读成分列表,如酚麻美敏片、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氨咖黄敏胶囊等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不看清楚,将多种感冒药同时服用,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服用量过大,易发生肝损伤。

西江日报A07A07药师提醒远离服药五大误区 2023-10-11 2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