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上宣读了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肇庆共有1个县(市、区)、6个镇、60个村(社区)入选。
“百千万工程”是省委强力推进的头号工程,是我市加快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战略意图、战略方向和实践要求,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加快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以全新姿态、全新状态、全新面貌干出一番新的事业、闯出一番新的天地,力争率先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百千万工程”具体要怎么抓?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强调,要坚持分类施策,“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创先、进位、削薄”行动,推动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发挥“创先、进位、削薄”三大类典型县镇村在“百千万工程”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正是“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促进其他县镇村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此次我市入选全省典型县镇村的四会市、金利等6镇、城东街道岩前社区等60个村(社区)均在创先、进位、削薄三大行动上作出了示范,实现了良好开局,是其他县镇村学习的标杆。其他县镇村要对标先进典型,发挥优势找出路、聚焦问题补短板、因地制宜抓落实,全面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
向典型县镇村学习是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内在要求。四会市作为创先类入选全省22个典型县,就是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之上的。当前四会市金属深加工、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绿色建材等产业发展较快,同时“3223”镇域发展体系加快构建,有力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入选全省典型镇的怀集县蓝钟镇则依托万亩林场,大力发展水果种植和岳山茶种植等林下经济,成为我市绿色生态发展的样板。还有入选全省典型村的端州区城东街道岩前村发挥毗邻星湖的优势,大力发展餐饮、民宿等特色消费,被称为肇庆版“鼓浪屿”。向典型学习,就是要学这些县镇村的发展思路、举措、做法,学习它们抓“百千万工程”的工作方法、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社会力量参与等五个方面大抓快上,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富县强镇兴村之路。
学典型,学是基础,关键在做。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必须全面提升创造性抓落实的水平。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压实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县(市、区)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镇委书记要做好“一线施工队长”,村(居)委书记要发挥“领头雁”作用,全面形成五级书记抓“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局面。各级指挥部及其办公室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级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加强考核督导,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持续争先进位,全面推动“百千万工程”向纵深发展,加快把县镇村的短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潜力板”,奋力开创肇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