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开县博物馆内,群众正在观展。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封开县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开展惠民鉴定活动。受访单位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日前,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博物馆头条联合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广东省热搜百强博物馆榜单出炉。其中,封开县博物馆位列其中。与其他上榜的博物馆相比,作为山区县历史文化窗口,封开县博物馆有何特色与魅力?为此,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11月9日,一场主题为“跨越二千年——南丰利羊墩出土文物展”正在博物馆内展陈。展览由南丰利羊墩墓葬群地理位置概况、墓葬形制结构及随葬品、陶瓷系列、青铜系列和汉至明清生活用品系列等五大部分组成。
陈列其中的一件件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铁器,成为现场游客、市民了解古代封开人民社会生活的直接物证,更是封开县博物馆扩大本土历史文化影响力的鲜明特写。
在封开县博物馆副馆长袁一鸣看来,能上榜省百强博物馆,究其原因,与封开拥有深厚的广信文化底蕴密不可分。他介绍,“封开县作为广信故地,曾在岭南历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而近年来搭乘文化生态旅游强县的建设‘东风’,博物馆作为广信文化园的主要建筑之一,是群众感受与了解封开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如今馆内收藏有各历史年代的文物848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74件,三级文物465件,是广东省文物藏品最丰富的县级博物馆之一。而馆藏文物具有年代久远、时代连贯、种类齐备、典型性强等特点,仅从馆藏文物中就能见证岭南文化发展的进程。
延伸服务触角,搭建交流平台,同样是博物馆充分发挥社会职能的有效体现,而此举恰恰是封开县博物馆塑造文化惠民的关键切口。
记者了解到,数十年来,封开民间收藏方兴未艾,形成了稳定的藏家群体。封开县民间收藏家们数年来向封开县博物馆捐赠典藏珍品,这些藏品来源可靠、传世有序、类型丰富、时间跨度长、精品珍品多,包括陶瓷、钱币、印章等珍贵文物,展现了封开县民间收藏的旺盛生命力。
“封开与郁南、梧州等地相邻,民藏交流颇为频繁,博物馆在此过程中,搭建了公众沟通平台,久而久之,不少民藏家更是成为博物馆的文化志愿者,共同为民间捐赠藏品展群策群力。”袁一鸣介绍道,至今,封开县博物馆已开展了十届民间收藏展。
而在今年5月举办的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中,民间收藏家向封开县博物馆捐赠了文物55件套,包括三国青釉兽面水波纹罐、宋青釉药瓶、元青釉堆塑城门人物罐、元代瓜棱双系酱油瓶、明青花花卉纹碗等,极大地丰富了馆藏种类。此外,该馆还特意在历年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赠的文物中,精心挑选部分作为民间捐赠文物展展品,供群众一睹古物风韵。
不止于此,为了贴近群众,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广信文化,该县博物馆还以主题教育日、图片展览等形式,进社区、进校园,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主题活动为例,该县博物馆通过举办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活动,邀请亲子家庭参加博物馆展览、考古“寻宝”、亲子包粽、趣味猜灯谜等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余,也增强了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如今,博物馆正在逐渐突破静态展览展示,日益向纵深延伸,融合高科技元素,满足观众对博物馆的深层文化需求。接下来,封开县博物馆计划通过创设720云VR全景技术,在网站搭建虚拟展厅,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身临其境观看馆内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