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江日报》报道,怀集县为破解基层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开展难、管理服务落实难、先锋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先行先试,组织19个乡镇(街道)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佛山市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坚持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双管齐下”,线上和线下学习“双线并进”,确保全县2500名流动党员主题教育“不断档”“不掉队”。
在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背景下,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到一起开展主题教育,不仅有助于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落到实处,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归属感,激发他们为家乡建设贡献应有力量的激情和热情。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组织流动党员开展主题教育,既为推动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搭建了载体,也为流动党员参与家乡建设、反哺家乡发展建起了“桥梁”。
每名党员都是党的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流动党员虽然离开家乡,但其思想不能脱离党组织,理应与家乡的发展进步同频共振。然而现实中,由于工作性质各异、工作生活地点分散、缺少信息沟通渠道等原因,一些地方对流动党员的组织管理存在着短板,影响着这些党员自身进步的同时,也影响着其先进性的发挥。更须引起关注的是,对于家乡的发展和建设,很多流动党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知上,很难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建设当中。由此可见,怀集县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城市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临时党支部,恰恰可以起到推动党员加强学习、建设家乡、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之作用。有了流动党员党支部、临时党支部这样的“桥梁”,在外流动党员了解家乡信息的渠道将更加通畅,回馈家乡、参与家乡建设的路径将更加通达。
事实上,在党员先进性和家乡情结的驱动下,流动党员十分愿意亮明身份、担起责任、回馈家乡。这就需要流动党员反哺家乡的“桥梁”建起来、渠道多起来。一方面地方党委要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组织管理工作,及时给在外“漂泊”的党员“安个家”,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让他们即便在外也有学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抓好与流动党员的通联,通过“走出去”和“请回来”等方式让他们与家乡互联互通,推动广大流动党员在人才、资金、产业、教育等方面反哺家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