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粤语主要发源地之一。

肇庆少数民族原住民有壮族、瑶族、回族。图为怀集壮族群众贴春联。

肇庆地区汉代以来多次成为岭南及西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至明清时期为两广总督府时长182年。


高要蚬岗八卦村人祖先由南雄珠玑巷迁来,从明初开村,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入选首批“广东省古村落”。

从初唐起就名扬海内外的端砚是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为肇庆重点出口商品。

肇庆现存大批古代学宫(孔庙)书院建筑或遗址,如宋代包拯创建的星岩书院;宋始建德庆学宫;肇庆高要学宫(如上图)则是宋至清时期肇庆府(现全省府级仅存)学宫;清代建有两广最高学府—端溪书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大、中、小、幼、职业等教育蓬勃发展,培养出一批批人才。

肇庆是省重点侨乡之一,图为由海外返乡商人所建带有浓郁中西合璧风格的骑楼,是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

肇庆是中国砚都,拥有一批砚界大师和专家学者,“伍丁诞”活动远近闻名。

中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下,高铁、城轨、高速公路、人工湖……成了现代一道新风景。

肇庆人民从古至今涉江走海放眼世界,西江、贺江、绥江、北江、新兴江、南(罗定)江诸江沿线是海陆丝绸之路交汇重要枢纽节点。

高要出口丝绸主要产品——被誉为软黄金的香云纱。

封开贺江由广西入广东,白沙古商街码头水运北通广西、湖南,南接西江,通肇庆、悟州、广州等港口再连接出大洋。

肇庆广府文化特色文艺创作成绩斐然,图为美术大家李劲堃在肇庆美术馆(黎雄才美术馆)介绍林丰俗肇庆山水国画作品。

肇庆古城墙披云楼南府城遗址公园。宋名臣包拯曾在此任职,宋徽宗题“肇庆府”匾额悬挂丽谯楼,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在此即位登基。

怀集现存不少包括出土的波斯等外国古旧货币,为海、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实证。

肇庆南派舞狮舞龙是广府文化一大特色,广宁、端州、鼎湖、高要广府武术源远流长。

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肇庆有两处,一为封开县粤桂古驿道长安段,二为怀集县怀梧古驿道桥头段,图为封开长安东山村古驿道上桥商路。

肇庆风华高科电子公司产品长年大量销往国外。机电、五金产品是本市的出口主力军。

肇庆发挥后发优势,国家级高新区、肇庆新区、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各区市县大批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是产业投资发展热土。图为肇庆高新区。

怀集龙鱼舞省级“非遗”项目应邀参加广府庙会。广州都城隍庙主城隍为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南汉国高祖刘岩。

肇庆的西江三峡闻名于世,有羚羊峡、大鼎峡、三榕峡,沿峡江建有重要港口,5000吨轮船可通达江海。
肇庆是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与粤语主要发源地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砚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各族、各界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互助,努力奋斗,取得改革开放、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和改善自然生态新貌;肇庆作为汉代以来多次成为岭南及西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里人杰地灵,历来是南中国海联结中原、大西南的走廊,是衔接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贸易来往的重要枢纽;是中原文化和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与西方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和国内外文化、民族的重要通道,现存大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肇庆人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本市是省重点侨乡之一,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70多万人广泛分布全球五大洲57个国家和地区。
肇庆作为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背靠祖国大西南,有着特殊历史地位和发展前景,习近平主席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迎来了第四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在我市举办,宾主欢聚一堂增进海内外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交流共同繁荣。为记录宣介肇庆市乃至我国、我省文化风貌、社会发展,中国资深摄影家、民间文艺家和作家(归侨子女)许应华先生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摄影技师、端砚研究学者韩大猛先生拍摄创作了《中国砚都 肇庆名城——文化民族通道与海陆丝路交汇》摄影文集,现精选一批佳作供大家欣赏参阅。
图/文 许应华 韩大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