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这是今年国际艾滋病日中国的宣传主题。受访单位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今天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昨天,记者从肇庆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今年1-10月,我市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150多例,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继续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水平。
新发现病例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占80%),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82%),其次为同性传播16%,年龄段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占56%)。
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科科长吴子添介绍,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当前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异性传播为最主要传播途径,“近年来,我们每年新发现的病例中,异性传播比例超过80%,而男男同性性接触传播比例亦有所上升,由2012年的3%上升至2023年的超过16%。”
吴子添表示,男男同性性接触传播虽然还没成为我市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但从国内其他大城市的情况来看,男同人群是非常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重点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每年新发现的病例中晚发现比例偏高,部分新发现病例尚未开展抗病毒治疗就已经死亡,异性传播的老年男性成为新发现死亡病例的主要人群。
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国家艾滋病防治政策,大力推进艾滋病监测检测、高危人群干预、美沙酮维持治疗、免费抗病毒治疗、母婴阻断、宣传教育等工作,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了解到,近年我市逐步完善市、县、镇三级贯通的疫情监测体系,全市已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检测点172间,确证实验室1间,服务网络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医疗机构扩大艾滋病重点人群的主动检测覆盖面,加强咨询检测力度,设立重点人群哨点监测,全方位提高病例的发现能力。
“只要群众有过相关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如果想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在当地的乡镇卫生院就可以获得初筛检测服务。”吴子添介绍。
“对阳性病例的规范随访和规范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是艾滋病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我市各级疾控机构通过对病例进行电话、上门随访等措施,加强了对现存活病例的管理能力。”吴子添告诉记者,2023年,全市对存活但未治疗病人开展专项追踪排查和动员治疗工作,抗病毒治疗率由2019年的74.7%上升到目前的87.6%,抗病毒治疗后病毒抑制率达到了95.6%。
今年我国艾滋病宣传活动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社会组织参与已经成为艾滋病防控力量中一个重要的补充。早在2019年,市疾控中心便开始培育肇庆市耀蓝公益服务中心,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
2023年1-9月,该服务中心共宣传、动员4000多人次,首次接受HIV检测人数430多人,检测发现的阳性病例则转介治疗,为我市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的干预和检测做出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