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红军缔造者的足 迹

2023年12月31日 西江日报

《笔下起风雷胸中百万兵 土地革命战争中的毛泽东》 王新生 人民日报出版社 二○二三年十一月

  穿越时空隧道,让我们回到1927年的春夏。在中国南部,此时已经没有1926年底至1927年初春那种北伐军高歌猛进、工农运动轰轰烈烈、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是乌云翻滚,处于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3月6日,共产党员、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赣州市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被蒋介石授意反动分子逮捕,血洒赣州城。

  3月17日、20日,蒋介石在江西九江、安徽安庆先后制造惨案,捣毁工农团体,打死打伤工农革命群众。

  3月31日,与蒋介石勾结的军阀刘湘,在四川、重庆制造了流血惨案,封闭革命团体,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打死打伤400多人,杀害中共重庆地委书记杨闇公等人。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革命工人群众进行令人发指的搜捕和屠杀。至15日,上海工人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

  4月15日,李济深在广州制造了“四一五”广州大屠杀,仅七天被捕者即达2100人,其中共产党员约600人,被秘密杀害者100多人。著名共产党人李启汉、刘尔崧、萧楚女、邓培、熊雄等英勇就义。

  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命令军警逮捕大批共产党员和其他革命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李大钊于4月6日被捕,4月28日英勇就义。中共北方区委同时遭到严重破坏,被迫停止工作。

  7月15日,曾披着国民党左派外衣的汪精卫叛变,在湖北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决定同共产党分裂。随后,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搜捕、大屠杀。至此,由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宣告失败。

  蒋介石、汪精卫两个集团相继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进入最艰苦的年代。国民党宣布共产党为“非法”,加入共产党成为最大“犯罪”。凡加入共产党者,被国民党抓住,往往就是杀头之罪,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倒在国民党的屠刀之下。

  在国民党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共产党组织只能全部转入地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地方党组织被打散了,不少党员同党组织失去联系。党内的不坚定分子纷纷脱党,有的在报纸上刊登启事公开宣布脱党,向反动派“忏悔”,有的甚至带领敌人搜捕自己的同志。

  原来如火如荼开展的工会和农民协会,到处被查禁或被解散,工农运动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下走向低沉。

  中国革命进入低潮,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被敌人瓦解和消灭的危险。国民党反动派要将共产党赶尽杀绝,置之死地而后快。在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经变得十分暗淡无光的艰难时刻,中国共产党该怎么办?是偃旗息鼓,还是重整旗鼓继续战斗?在党的一大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前行,英勇无畏地独立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大革命失败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陈独秀等不懂得军事斗争和掌握武装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党的八七紧急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的,我们都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的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是毛泽东对大革命失败血的教训非常正确的总结,对中国革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党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提出要“找着新的道路”。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后,主持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工作的瞿秋白认为毛泽东没有从事过军事工作,要他到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回答说:“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根据毛泽东的要求,中共中央决定让他以特派员身份回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湖南省委,领导秋收起义。

  领导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的人生转折点。

  在此之前,人们认识毛泽东,是他那如椽大笔写下的激荡风雷的文章。

  1919年7月,时年26岁、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领导湖南五四运动中创办了《湘江评论》。他在《湘江评论》第二期至第四期上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的长文,阐述民众联合的力量,大声疾呼:“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令人振聋发聩、热血沸腾的呐喊,唤起了许多人的国家与责任意识。

  1925年12月1日,时任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毛泽东,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编印的《革命》第四期上,发表了国共合作以来他的第一篇重磅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他在开篇就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在文章中,他将人们困惑不清的中国革命的敌人、领导力量、团结对象,一个个阐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时隔四日,毛泽东又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名义创办了《政治周报》,并在《发刊理由》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语言简单朴实,寥寥数语,将中国革命的目的宣示给人民大众,为他们指明了斗争方向。

  从1926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湘、鄂、赣三省出现了暴风骤雨般的农村大革命高潮。国民党右派同土豪劣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北伐军中的一些军官坐不住了,攻击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扰乱了北伐后方”;一些动摇的中间分子要求对农民运动加以限制;在中共党内,陈独秀也认为湖南农民运动“过火”“幼稚”,责难“动摇北伐军心”“妨碍统一战线”。如何看待农民运动成为当时必须回答的问题。

  毛泽东历时32天,对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县进行农民运动考察。回到长沙后,他将考察情况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这篇2万余字的长文,叙述了湖南农民所做的14件大事,热情赞扬:“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迹。这是好得很。”

  毛泽东的文章,以与陈独秀截然不同的态度,找到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找到了动员这种力量的方法。瞿秋白为毛泽东这篇文章喝彩,称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王!热情提议,“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该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

  很明显,无论是在五四时期,还是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笔是毛泽东手中的重要武器。他笔下的文章,在华夏大地激起阵阵惊雷,唤起人民的觉醒,加入革命的洪流,奔向正确的方向。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是以这样的方式为世人瞩目的。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队伍上井冈山,在白色区域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孤岛”——农村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以下简称“红四军”)。尽管国民党反动军队不断发动“进剿”“会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岿然不动,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希望。

  1929年1月,毛泽东与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挺进赣南。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乘国民党新军阀混战有利时机,红四军在赣南、闽西艰苦转战,创建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工农革命烈火呈燎原之势,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0年10月至1931年9月,毛泽东与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采用“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以少胜多,粉碎了蒋介石以数倍乃至十倍兵力连续三次对中央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创造了红军创建以来的辉煌战绩。

  在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的中央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后重新走上红军领导岗位的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1935年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斩关夺隘,粉碎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终于在纵横十一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实现了空前的战略大转移,胜利完成了震惊中外的长征,将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于西北,开创了斗争新局面。一年后,红二、红四方面军也长征到西北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结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新的征程。

  毛泽东不但善于打仗,而且善于治军。他率先在秋收起义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并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从而成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

  针对红四军官兵主要是农民成分,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问题,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制度,提出了解决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的原则方向。

  古田会议决议是建党、建军的伟大纲领,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古田会议决议不仅在红四军得到贯彻,随后在其他部分红军也逐步得到实施,将中国工农红军锻造成听党的话、跟党走,打不烂、拖不垮,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与中国历史上任何军队有着本质区别的钢铁之师、英勇无敌之师。

  蒋介石把毛泽东视为一生最大的敌人。只要毛泽东存在,蒋介石就睡不安稳。他悬赏高达25万元要毛泽东的头颅,而毛泽东却毫发无损。蒋介石甚至采取卑鄙的手段,指示“御用”报纸发表毛泽东死亡的消息,企图瓦解苏区军民的斗志。然而,无情的事实一次次打了蒋介石的脸。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这样写道:“南京曾经一再地宣告他(指毛泽东——引者注)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中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毛泽东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他虽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获而逃脱,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可是在这许多年头里,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蒋介石多次无耻地制造毛泽东死亡的虚假信息,暴露出他屡次败在毛泽东手下非常惧怕毛泽东的虚弱心态。他期待、幻想将毛泽东及其领导的红军彻底消灭,以解除他心头的病痛,但被毛泽东指挥红军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而拉回现实。面对毛泽东,蒋介石既恨得咬牙切齿,又非常无奈。

  从事武装斗争之前,毛泽东只有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在湖南新军中短暂当了半年列兵的经历。在此后的16年间,毛泽东经历了师范生,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从事五四爱国运动;组建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担任过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从事过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等,从未从事过军事工作。为什么在没有上过军校系统学习过军事知识、基本没有军事经历、没有带过兵的毛泽东,在从事武装斗争之后,却缔造了中国红色无敌之师,接连打败国民党军队中那些上过日本士官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的高才生呢?

  让我们穿越历史时空,寻找中国工农红军缔造者、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的足迹。

  (本文系人民日报出版社《笔下起风雷 胸中百万兵:土地革命战争中的毛泽东》引言)

西江日报A03A03寻找中国红军缔造者的足 迹 2023-12-31 2 2023年12月3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