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肇庆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端州召开。全会全面总结了肇庆2023年工作,其中就专门听取了2023年肇庆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情况汇报。全会指出,2023年,我们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
为打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桎梏,2023年,肇庆紧跟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的号角,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并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推进,凝聚起齐抓共促的强大合力。从启动“两工两农”4个示范乡镇建设,到实施县域经济创先进位消薄行动,再到大力实施百强县、百强区、千强镇创建……全市上下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和势头,迅速构建工作体系、健全制度机制、明确重点任务、夯实政策支撑、广泛宣传发动,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了良好开局。岁末年初之际,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全面梳理盘点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阶段性成效,总结经验做法,推动全市上下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新的起点,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全力以赴把“头号工程”一抓到底、抓出实效,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出新出彩。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症结在于县域发展不充分,县域强则市域强,县域活则全盘活。实施“百千万工程”,必须牢牢抓住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把产业作为县域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把县域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对此,肇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立足各地比较优势,持续实施县域经济创先进位消薄行动,加快形成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新优势,以产业发展共促全市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其中,东部板块持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电子信息等产业,当好全市产业振兴主引擎;西部板块聚焦做大做强“一县一园一主业”,在绿色能源、绿色建材、绿色产业等领域加快布局发展,打造我市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四会市入选全国百强县、高要区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第二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怀集县“岭南蔬菜之乡”特色招牌越擦越亮……全市各地特色产业优势逐步显现,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奏响了全市区域协调发展的交响曲。
乡镇是“百千万工程”中的重要节点,发挥着联城带村的关键作用。乡镇强,则纽带强。唯有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吸引各类资源向乡镇集聚,推动乡镇全面发展,才能充分发挥乡镇的纽带作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023年年初,我市率先以“两工两农”4个示范乡镇建设为突破,持续迸发镇域改革创新活力,引导中心镇做大做强、支持专业镇做专做精、鼓励特色镇做优做美,推动金利、大沙、龙甫、禄步等4镇成功入选全国千强镇,6个镇、60个村(社区)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点上开花”,更要“百花齐放”。在此基础上,我市进一步选定18个产业发展良好、环境风貌优质、综合实力较强的乡镇街道作为示范镇创建,选定108个有发展基础的村作为示范村创建,精心打造我市的示范镇街“十八罗汉”和村居“一百零八好汉”,引领全市乡镇经济提质升级、村居全面实现提升。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进一步强化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带动一片、致富一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乡村是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最小细胞,是肇庆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源泉。只有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持续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此,我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成百上千”工程,努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突出培育“粤字号”品牌,注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并探索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拓展农业托管生产服务,提高乡村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持续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2023年,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此外,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抓细抓实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回收处理等民生实事,持续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以美丽宜居环境、和谐文明乡风提升基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不仅要让人民群众“有听闻”,更要有带动、有收益,这才是检验“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核心所在。
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惠及基层、惠及群众,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市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把2024年作为我市“百千万工程”典型突破、引领全面的关键之年,牢固树立把力量、资源下沉到基层的鲜明导向,凝聚起强大合力,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更扎实更明显成效,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补的协调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