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小游戏。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通讯员 岑嘉宏
2023年,肇庆市继续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测评指标。我市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垃圾分类工作要把基础打好”要求,抓好垃圾分类宣传发动、推进资源回收,不断创新垃圾分类工作。
据第三方统计,肇庆城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去年提升至97%,参与率提升至92%,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进一步养成。两个数据的提升,关键在于我市加快垃圾分类宣传基地建设,丰富多彩宣传活动,让垃圾分类深入民心。
去年,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广宁县新增垃圾分类宣教馆5个。在端州区天宁南路的垃圾分类宣教馆,记者看到,这里涵盖了宣传展示区、科普教育区、阅读游戏区等板块。在科普教育区内,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垃圾分类飞行棋”游戏互动体验区,市民可以在沉浸式的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去年12月,广宁县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宣教馆也正式揭牌。馆内共设置政策引导、科普演示、分类流程以及游戏互动四大区域,系统介绍了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背景,分类基础知识,垃圾从投放、收集、运输到处理的四大流程等内容。
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我市去年累计举办垃圾分类各类活动2791场次,并通过“红色引领绿色”,发挥“悦分悦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作用,服务群众约18.2万人次。垃圾分类志愿者还结合徒步、马拉松等大型活动,宣扬“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去年,市城管局创新开展“厨余垃圾 环保利用 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公益短视频征集活动,累计吸引37所学校1000多个市民及家庭参与,网络投票超过17万票。
同时,市城管局通过市区各级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发动市民参与分类打卡、点亮城市地标等活动,在全市掀起热潮,使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群众的新时尚。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全链条建设”“终端处理倒逼前端分类”等原则,推动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其中,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正在逐步提升,城区厨余垃圾收运量从20吨/日提升至目前约110吨/日。广宁县也建成厨余垃圾处理终端,规模为10吨/天。
怀集县则探索采用蚯蚓繁殖处理方式,与广东地异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餐厨垃圾处置协议,由环卫负责收集、公司负责免费处理,日均收集处理厨余垃圾约30吨。
除此以外,市供销部门在城区49个小区投放200个智能废纺回收箱,实现了自动称重、积分返现功能。
2023年,我市选取出头社区、波海社区和湖西社区、万福社区等4个社区、10个小区作为示范点,深入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社区、示范小区;开展“无废社区”评选,星湖社区、伴月社区等20个社区成功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