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端州区迎春花市商户正布置展位。西江日报记者梁小明 摄

2024年端州区迎春花市门楼凸显广府气息。西江日报记者梁小明 摄

迎春花市作为独具岭南特色的民俗活动,是肇庆人过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勤劳包容、追求幸福的肇庆人用鲜花装点着每一个农历新春,也装点着肇庆的故事。
2024新年之际,肇庆市体育中心的传统迎春花市回归的好消息传遍大街小巷。年年岁岁花相似,但今年的花市却大有不同。经过三年沉寂,由端州区人民政府主办,端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肇庆市端州区迎春花市嘉年华今天正式揭幕,致力打造全民年味盛宴,重燃节日烟火气。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壹
重启花市 让年味更浓
肇庆市体育中心迎春花市对于肇庆人来说,可谓最富特色的新年活动,承载了广大市民对新年的期盼和美好愿望。要“行”又要“买”,有历史传统,也处处体现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
据了解,肇庆市体育中心迎春花市开始于1994年,自2015年起由于体育中心升级改造,随后3年分别在城区3个不同地方举办,而到了疫情期间因应防疫需要停办。
市民群众对重启体育中心花市呼声越发高涨。民之所呼,必有所应。2023年10月,端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谋划2024年肇庆市体育中心迎春花市。“重启花市是对传统年俗的传承,也是重温市民记忆中的年味,且能有效带动节前消费。”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让花市顺利举办,端州区人民政府成立筹备小组,由主要负责人牵头,靠前指挥抓好花市筹备各项工作。相关部门保驾护航,让花市筹备工作跑出“加速度”。
记者了解到,2024年肇庆市端州区迎春花市嘉年华举办时间为2024年2月2日8时到2月9日18时,共8天。
贰
业态丰富 打造嘉年华
作为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肇庆市体育中心迎春花市,如何彰显新的特点,是端鸿公司一直思考的关键点。
让花市成为全民节日嘉年华,这是本届迎春花市理念。体育中心花市现场分为年桔、桃花、花卉、盆花、切花、年货及休闲配套7个经营区域,共计490个展位。
今年,主办方采用了桁架替换以前棚架,不但让工期由20天缩短到10天,还整体提升花市摊位安全性和美观性。除此以外,不同经营区域用不同颜色布置,例如年货区域主题颜色是红色,切花区域则是黄色,让花市摊位更有辨识度。
如何增加市民行花市体验感?主办方在体育中心设一个门楼、一组大型组景,和多组“打卡”小景组。
其中,门楼设计凸显浓厚的广府文化气息,以红色、黄色等喜庆色调为主,烘托出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的新春氛围。
而大型组景突出龙年主题元素,寓意龙腾迎新辞旧岁,并将“福”“春”二字融合,年味十足,成了吸引市民驻足拍照的热门打卡点,将现场欢腾喜庆的氛围感拉满。
花市场内增加了休闲配套区域,提供各式美食以及休息区域,市民走累了也可以在此歇歇脚。主办方还引入精品车展,吸引了吉利银河、昊铂、欧拉、埃安、小鹏等知名车商现场参展。
除此以外,现场还有各类公益性展位,开展“处非”宣传、“消保”宣传、企业人才招聘等各类活动。
肆
市民期待 商家信心足
“童年的回忆,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体育中心的花街,才是真正的花街。”“终于又可以逛我心心念念的花街了。”……肇庆市体育中心的传统迎春花市回归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市民热议。
“今年好多朋友都说必须要到体育中心行花街,时隔三年,十分想念,感觉来花市转转,可以一扫之前的阴霾。”市民吴小姐说。她和家人计划节前到花市买年花,祈望新年顺顺利利。
为了扩展花市宣传面,端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联同本地媒体、自媒体平台,持续为花市重启和招商造势。据透露,各大平台累计吸引超过十万人次浏览,花市重启消息受到市民一致好评。
市民反响热烈、良好消费预期、主办方大力支持等因素,也促使花市摊位招投标受到众多商家追捧,迎春花市摊档均“名花有主”。档主卢先生今年一口气拿下30个摊位用作年桔销售,如此大手笔的他对今年花市销售充满信心。“我早就翘首以盼体育中心花市回归,这里认可度高,人流量大,且摊位集中,相信今年生意会有开门红。”
端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方面表示,为了带动节前消费,今年花市摊位投标价相比往年低,而且还与建设银行肇庆分行联合推出聚合支付,免提现手续费,让档主享受更多红利。
叁
配套完善 行花街不用愁
据统计,端州迎春花市每年逛展人数不下十万人次。今年,主办方预测人流量相比往届会有进一步增加。如何做好花市保障,对相关部门是个考验。
花市举办期间,端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干部职工下沉一线,全力做好花市现场管理协调工作。
为保障迎春花市安全有序开展,在区政府统一领导协调下,城管、消防、公安、交警、工商、供电等各有关协办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各司其职,负责现场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行花街,安全方面也请放心。主办方今年派驻了76位保安人员维护现场秩序。花市现场保洁工作也交由肇庆市绿润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全天候做好保洁工作。
而市民关心的停车问题,体育中心大型地下停车场可满足859辆汽车停放,包括充电桩停车位;周边场地可作临时停车,满足200多辆汽车及500多辆摩托车停放。
为减轻交通压力,建议市民绿色出行,如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共享电动车、步行等。主办方也和市公交公司做好协调,根据现场人流量加密或增加公交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