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通讯员 周洁 姚萱芳
2023年,我市金融主管部门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新机构、新气象、新作为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肇庆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亮眼的金融成绩单。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12月末,肇庆辖区银行业资产总额4403.78亿元,同比增长8.04%。其中,各项贷款余额3321.94亿元,同比增长9.70%,其中超八成为中长期贷款;各项存款余额3622.09亿元,同比增长6.71%。不良贷款率1.12%,继续维持在低位。保险业资产总额244.78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保费收入92.45亿元,同比增长12.69%;赔付支出36.67亿元,同比增长39.93%;保险业累计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1.40万亿元。
制造业是发展根基,全力支持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需要金融主动作为。为此,我市金融部门出台金融助力制造业当家服务高质量发展七项行动方案,启用全市首个“制造业服务中心”。创新推出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模式,省内率先推出“企业创新积分贷”,促进企业创新能力转化为融资能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金额达到9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8.63%。
2023年末,肇庆市工业贷款余额506.8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达到27.2%,尤其在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方面,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5.7%和31.1%,均明显高于各项中长期贷款增速。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毛细血管,借助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政策,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增加普惠贷款供给。我市全年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4121.4万元,推动银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66亿元。
2023年末,肇庆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92.8亿元,同比增长25.4%;全年新增贷款79.3亿元,同比多增19.6亿元;贷款户数达到3.7万户,同比增长37.0%。全年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融资成本已降至历史低位。
实施“百千万工程”,首要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我市推动信用村“整村授信+”模式,累计对1073个信用村“整村授信”239.1亿元,该工作模式入选为广东省委深改委20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之一。2023年末,涉农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6.3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农业贷款、农村贷款和农户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2.7%、19.9%和21.0%。
2023年,全市银行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发放优惠绿色贷款16.5亿元,牵头印发实施关于构建企业“碳账户+”金融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创新搭建“碳账户”+“碳信用”+“碳融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2023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实现288.1亿元,同比增长44.4%。
针对楼市,我市组织相关银行与18家房地产企业达成银企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申请阶段性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积极落实首套房“认房不认贷”、降低刚性和改善性住房贷款首付比和利率下限、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等政策,切实满足房地产领域合理融资需求。2023年全年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68.4亿元,同比增加34.3亿元;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下降1.26个百分点;办理二手房“带押过户”按揭贷款业务1242笔,涉及金额5.98亿元。
另外,我市大力推广“跨境理财通”、跨境住房按揭贷款等跨境业务及大湾区专属健康保险。截至2023年12月末,“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已扩大至辖区12家银行机构,业务余额较年初增长483.64%;港澳跨境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78亿元;大湾区专属健康保险累计为2181名投保人提供保险保障15.3亿元。
截至2023年12月末,辖区银行机构办理外贸企业表内外融资余额同比增长9.90%;2023年,辖区保险机构及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服务支持肇庆市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8%;服务支持出口企业307家;为小微出口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