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湖区沙浦镇黄布沙村建成采摘园并对游客开放。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农文旅融合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新途径。近日,肇庆市文广旅体局联合肇庆市农业农村局,公布了2023年度A级乡村旅游村庄名单,12个村庄上榜。这是我市首次公布A级乡村旅游村庄名单。日前,记者走访部分入选村庄,一探农文旅融合新“丰”景。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特约记者 刘潜 通讯员 黄燕芳
1
黄布沙村 观光农业新典范
鼎湖区沙浦镇黄布沙村位处西江的一个江心小岛上,有“肇庆香蕉第一村”的美誉。走进村子,只见道路整洁,民房外墙绘上色彩斑斓的特色绘画,路边大片蕉林郁郁葱葱,村民在江边田间劳作,到处是一派静谧的田园风光。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锦波介绍,黄布沙村大力发展香蕉种植业,建立了香蕉特色种植基地和生态采摘园,将绿色果蔬和观光采摘相结合,打造亲子、研学、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梁锦波告诉记者:“我们村周边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农会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又有农事体验基地、天湖鹭鸟生态邨等旅游资源,发展农文旅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振兴乡村大有可为。”
目前,黄布沙村和一途鹅文化旅游(肇庆)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完善村旅游配套设施,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不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我们正在创建3A景区,前期已经完成了环岛6公里骑行道硬底化,配备了一批观光车。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浦屿民宿计划,打造黄布沙民宿集群,综合投资将达到3000万元。”一途鹅文化旅游(肇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园园告诉记者,公司将以黄布沙村为中心,辐射带动整个沙浦镇农文旅发展,通过联农带农、文旅项目建设、采摘园运营、新媒体宣传等方式,助力沙浦镇打造农文旅特色强镇、“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市民周末休闲的小院子”。
大力发展农文旅,给村民带来实惠。“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生活环境变好了。”黄布沙村民梁福华开心地说,租房屋给文旅公司改造民宿,游客入村游玩消费,文旅公司雇佣村民建设、维护文旅设施等等,这些都能为大家带来不少收入。
2
赤水塘社区 打得一手好“侨牌”
走进高要区回龙镇赤水塘社区,一栋栋已有百年历史的青砖大屋迎面而来。镬耳屋、古巷、古井、书室、祠堂、侨胞别墅等老建筑组成极具岭南特色的古建筑群。四周绿树成荫,花草摇曳,清风吹来香气四溢,好一幅乡村美景图。
赤水塘社区始建于明朝初期,是广东美丽侨村,也是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该村凭借着优美的自然生态、深厚的侨文化底蕴、完整的古村风貌,围绕“侨文化”走上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
赤水塘社区妇女主任周丽嫦介绍,2023年,社区和著名爱国侨领、新西兰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区本先生合作,将竹居书室改造成区本艺术馆,里面摆有多幅书画作品。还将社区的一处小广场改造成休闲公园,添加3D绘画,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
“今年春节期间,社区比往年更热闹,很多游客一家大小来这里玩。”90多岁的社区居民冼八说,政府大力推动文旅发展,吸引外地人来这里游玩,旺了社区人气,增加了群众收入,大家都很开心。
目前,回龙镇正整合赤水塘社区乡村生态资源和侨乡文化资源,将现有古屋建设成乡风民宿、文化展厅、乡村智慧体验馆等,大力将赤水塘社区打造成文旅融合发展新侨村。
3
推动美丽乡村转为美丽经济
近年来,我市依托绿水青山、人文底蕴,以“生态”为底色,以“融合”为路径,引导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开发一批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培育一批乡村旅游新业态,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农创产品基地,并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建设,有力促进乡村价值转化为乡村经济,让肇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旅游重要目的地。
市文广旅体局表示,这次推出首批A级乡村旅游村庄,旨在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选取交通便利、生态优势突出、人文资源丰富、环境基础较好的村庄,深挖农村的资源禀赋和文化内涵,抓好古村落、古建筑等文化古迹的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丰富乡村民宿、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新业态,提升农村旅游基础设施,示范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激发乡村振兴内在活力。
接下来,我市将依托“肇庆农十景”田园乡村、古村古城、农业产业等资源,着力构建“‘田园画廊’主题乡村旅游线路+田园小镇+乡村旅游综合体+特色主题村落”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依托特色资源优势,继续深入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夯实基础建设,持续提升休闲农业品牌影响力,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农业庄园,串点连线打造多类型、多层次的“田园乡境”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以文旅特色镇为切入点,打造镇域文旅发展新亮点,全力打造一批别具特色的文旅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