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肇庆市狮王争霸赛。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2023肇庆广府文化庙会,鼎湖方世玉小狮巡游表演。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2023德庆元宵节舞狮比赛现场。 图源:德庆发布
龙狮嬉元宵。醒狮是广府文化的特色之一,每逢春节都可以见到醒狮的身影,锣鼓声响,肇庆多地纷纷上演新春狮会,以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千年传承的醒狮文化,极具浓郁的广府年味。
醒狮,跃动的
传统文化音符
传统狮、高桩狮、轮番上演;狮子活灵活现地表演采青、地青、七星连环桩等各种套路,既生猛又精彩。这是2023年肇庆广府庙会上,肇庆醒狮盛会的现场,那些炸燃的画面,夹道而行的盛景,想必还历历在目,令你念念不忘。
醒狮点睛仪式、南国醒狮威武出巡、醒狮比赛……醒狮表演作为一项重头戏开启。醒狮前,舞狮点睛是不可缺少的一项。舞狮在点睛前处于沉睡状态,开始舞动前由德高望重的人用毛笔醮朱砂给狮子点睛,来唤醒狮子,所以也叫“醒狮”,点睛后狮子苏醒带来好运,朱砂为红色粉末,加水或白酒调和,这是传统用的,但现在也有用金粉的,主要为了好看,点睛时主持要介绍下:“一点金,金光闪闪。财源广进。二点银,银光灿灿。大吉大利。三点天庭,吉星高照。鸿运当头。四点狮嘴,天下太平,繁荣昌盛。”点睛完成后,给狮子嘴里放红包,让狮子给活动地点带来好彩头,狮子开始舞动,龙腾虎跃,起舞拜礼。
在民俗巡游环节,锣鼓喧天,一头头霸气的醒狮欢喜登场,配合着锣鼓的节奏跃然而起、腾挪翻转,向沿途居民群众拜年送福,大小朋友夹道相迎,欢呼鼓舞,共贺元宵节,祈福求平安。
“咚咚锵、咚咚锵……”,醒狮翻滚跳跃,武术刚劲有力,2023年肇庆市元宵节狮王争霸赛上,19支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舞狮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极具岭南特色的舞狮盛宴。
看醒狮在高桩上跳跃,跟随着鼓点,看、站、走、跑、挠、舔及高台旋转,灵活地在空中腾跃……感受节日的浓厚气氛。
醒狮表演还具有生动的故事性。《醉狮》《智擒老虎蟹》《狮子过三山》《桃园结义》……参赛队伍带来的舞狮表演轮番登场,活动现场锣鼓喧天,彩龙翻腾、金狮扑跃,参赛队伍各显绝技,精彩纷呈,向市民群众展示了龙狮文化的魅力和奋发向上的体育精神,展示挑战自然、超越自我的矫健身姿,传递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壮志豪情。
醒狮文化
受到年轻人关注
肇庆本地狮舞文化兴盛,鼎湖、高要、四会、封开、德庆各地传统醒狮表演、广宁舞山狮、怀集壮狮舞等狮舞文化历史悠久,每次大型活动的比赛、表演、拜年采青等多种形式都很受市民欢迎,成为岭南的一道新春文化盛景。
在全国武术之乡广宁,龙狮武术文化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厚重。尤其是广宁特色的山狮项目传承创新,首次站到了主流狮艺的竞技舞台上。该项目相传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流传于广宁北部的螺岗、北市、赤坑、江屯等镇。目前广宁地区就有800多支醒狮队,其中包括200多支山狮队伍。参加比赛年龄最小的运动员5岁,最大的运动员75岁。
传承文化,少年先行。近日,一则“揭阳女孩路边练舞狮偶遇舞狮队敲锣助威”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广宁10后的醒狮运动员,越来越多的少年为非遗文化注入时代气息,这使我们看到非遗醒狮在当代的活化传承与发展,在薪火相传中打造属于肇庆人的年宵味道。这项传统习俗不仅富有文化传承,还表达了肇庆人民的美好祝愿。
文/西江日报记者 袁丽娟 图/资料图片
■ 话你知
据记载,舞狮源于汉代, 盛于南北朝,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安史之乱后,唐朝盛极而衰,宫廷乐工、舞人大量流入民间。五代十国之后,舞狮随着汉人南迁,从中原流传至岭南民间。
南狮,又称醒狮、瑞狮,以广东醒狮最具代表性。2006年,广东醒狮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技巧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时,锣鼓擂响,由两人合演一头狮子,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通过狮头狮尾的配合,表现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演主题是“采青”,具戏剧性和故事性。
醒狮表演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大锣大鼓,鼓是单面牛皮鼓,内有鼓胆,一般配一面铜锣、两对大镲,锣鼓镲敲击起来铿锵有力,令人精神振奋。自古以来,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