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

奏响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2024年03月01日 西江日报

广宁县风力发电场。资料图片

广宁文旅桥贯通绥江两岸,沿线山水如画。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①五和镇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高新科技企业肇庆特普爱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内,工人利用先进生产设备快速打包好成品。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摄

②广东翡翠湾白天鹅温泉度假酒店。西江日报记者 徐钊麟 摄

广宁县美好生活注塑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可降解竹刀叉生产线。        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摄

③广宁县罗锅村资源驿站是广宁将EOD理念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探索。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摄

在广宁县一家竹制品厂,工作人员维护竹签自动化生产设备。                                              新华社

广宁县城区新貌。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春潮涌动,万物复苏。广宁县4个主导产业在新春过后迎来“开门红”,激活了新业态引擎,县域经济加速发力;美丽圩镇与和美乡村内,“土特产”孕育大商机,乡镇联城带村功能持续凸显;青葱翠绿的竹林里,农文旅融合红红火火,村民腰包越来越鼓……竹乡大地,生机盎然,“百千万工程”成效不断显现。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板。一直以来,广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着力在“强机制、树典型”上下功夫,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当前,竹乡土壤上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的协奏曲,加快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变为潜力板,强县促镇带村如火如荼,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兴可期。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冯铁成

  壮大产业  做强县域

  县域强则市域强,县域活则全省活。广宁县把产业发展放在“百千万工程”的第一位,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强县之路,敢于先行先试,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努力实现产业融合衔接、错位互补,挺起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脊梁”。

  当前,广宁县紧扣县委“421”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三产联动、“新老并举”,依托“3+1”产业平台,继续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康养旅游与休闲竞技、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循环经济与新型材料4大产业发展,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基础,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个主导产业在不同赛道上创先争优,激活了广宁县域经济“一池春水”。

  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产业方面,广宁大力培育发展生猪、肉鸽、油茶、肉兔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谋划重点项目和引育预制菜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品质过硬、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逐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配送基地。

  康养旅游与休闲竞技产业方面,广宁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文旅融合,扎实推动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积极引入国企、优质民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经营,继续办好徒步、骑行等大型活动,努力开发适合年轻游客、一老一少群体的民宿游、文化游、红色游、乡村游、森林康养游等旅游产品,加快构建“两线三点”旅游新格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目的地。

  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方面,广宁全力攻坚浪江抽水蓄能、长滩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重点项目,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并以古水镇入选市级整镇开发屋顶光伏的绿美光伏示范镇为契机,探索打造“光伏+”生态经济,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能源产业高地。

  循环经济与新型材料产业方面,广宁以推进华南园区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为抓手,不断提升产业效能,力争到2027年建成产值超100亿元、华南地区最大的塑料再生产业集群。

  一个个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迸发强劲动能。

  壮大县域经济,产业平台是重要载体。广宁县加快构建“3+1”园区发展格局,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实施制造业项目建设“大会战”等工作,主动承接广州市天河区等地区产业转移和重大项目落地,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力争华南园区二期扩园工程早日动工、高新工业园二期早日完成全链条建设、高新工业园三期早日建成。同时加快规划打造占地面积1.5万亩的穗宁智谷产业园,作为广宁与广州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平台,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培育典型  协调发展

  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广宁县以重点领域、培育典型为抓手,在比拼单项冠军和优势特色上下功夫、求突破。

  古水竹子加工专业镇入选省级典型镇,已建成万亩茶杆竹种植示范基地,引进以“以竹代塑”为主体的竹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3.31亿元;江屯北部中心镇在全市率先启用镇级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镇域承载能力;五和循环经济专业镇大力开展“腾笼换鸟”,有效盘活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内的110亩闲置土地,金盟保密科技项目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2亿元,现已试投产;潭布生态农业特色镇番薯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值超2亿元。“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持续激活产业动力源、推动城镇经济提质发展的例子,在广宁县各地随处可见。

  在人居环境整治上,广宁县充分依托镇村禀赋特点,用好用足支持政策措施,突出抓好典型镇村建设,打造省级美丽圩镇示范样板,提亮广宁底色。近年来,广宁县围绕“富、净、绿、美、强、治”六字要求,加速推进美丽圩镇建设,计划今年内完成古水、江屯省级美丽圩镇示范样板建设,推进宾亨、横山美丽圩镇建设工作,打造4个美丽圩镇建设样板,其余各乡镇年内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打造干净便捷的服务圈、商业圈、生活圈,增强乡镇联城带村功能。

  除了乡镇节点功能在不断增强,广宁和美乡村建设也在持续推进。当前,广宁县全力打造和美乡村广宁样板,力争3月底前全面完成十大乡村振兴典型村建设目标,谋划实施新一轮“10+10”兴村行动,培育新一批典型村,重点打造潭布古楼番薯产业专业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同时,高标准建设“红之源”乡村振兴示范带、“绿之韵”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品段、广宁县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示范区,打造绿色生态、农旅融合、乡村振兴新名片,让广宁乡村环境秀美宜居。

  抓好要素  保障落地

  去年,广宁县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机制,探索实施“碧水—竹海—文旅”EOD项目,获得农发行广东分行30亿元贷款授信,首期7亿元已成功获批,成为全省首个正式获得金融机构支持的EOD项目。

  广宁还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横向帮扶“反向飞地”合作基地,引进工业项目5个。深化“百校联百县”行动,举办2023年广金·广宁“校县银企”金融对接会暨重点企业授信活动,为21家企业授信额度28.57亿元。通过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广宁县不断强化资金、金融、人才、土地、机制改革等要素支撑,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下一步,广宁县将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逐步推动低效、闲置和存量土地流转整合、盘活利用,切实解决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新业态用地保障等问题。持续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紧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为乡村振兴带来源头活水。

  同时,广宁县还将继续认真做好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工作,大力推广应用EOD模式,布局农村生活污水EOD项目等“金融+”项目,积极探索实施新型融资模式,努力解决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等问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投身“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双百行动”、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发挥好人大、政协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重点工作,奋力将广宁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成富县强镇兴村的实景图。

西江日报A04A04奏响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2024-03-01 2 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