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庆以美食赋能乡村游,众多美食受到游客欢迎。图为商家向游客推介四会油糍。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2023年,肇庆依托各地特色饮食文化,将美食与民俗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养生等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推出了16条“粤菜师傅”美食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这些线路以饮食为媒,把风土人情和乡村旅游进一步深度融合,丰富了我市乡村游业态,在打造乡村优质文旅品牌、农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上积累了经验。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1
美食名片赋能乡村深度游
“想不到广宁菜这么好吃。”大年初三,端州市民梁建文带着一家大小,自驾到广宁县古水河风景区游玩。在景区沿线的农家山庄里,他品尝到广宁云吞、砂仁浸鸡、煎白糍等乡村美食,留下了深刻印象。
梁建文游玩的旅游线路,属于广宁县“竹乡美味留舌尖 广宁非遗千古传”精品旅游线路的一环。这条去年推出的线路,全长约21公里,游客可游览宝锭山、古水河、里仁古村落,欣赏广宁玉雕、广宁武术等“非遗”,品尝广宁云吞、舂白糍、古水烧肉、广宁番薯干、广宁腐竹等“非遗”美食。
类似上述集乡村美景、“非遗”、特色美食、星级住宿于一体的“粤菜师傅”美食主题旅游线路,肇庆已推出16条,各县(市、区)分别两条。这些精品乡村游线路让游在肇庆、玩在肇庆、品在肇庆的体验更深刻、丰富。
“16条精品乡村游线路的推介类似旅游攻略,告诉游客肇庆乡村哪里有得玩、有得吃、有得住,体会到原生态的乡土风情。”市文广旅体局资源开发科科长陈嘉琪告诉记者,结合“百千万工程”任务部署,至2025年,全市至少打造50个乡村旅游粤菜美食点,推出20条“粤菜师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
寻味之旅促进餐饮业发展
推出“粤菜师傅”美食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是我市深挖农文旅资源,把乡土人情和旅游乐趣以不同场景转换成新体验,增加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又一探索,也是促进城乡互动释放新需求,让乡村旅游成为城乡融合与城乡要素流动重要媒介的新尝试。它的落脚点,始终是乡村振兴、群众受惠。
“今年春节到农庄消费的游客同比增加了约30%。”广宁古水茅坪渔村酒家临近古水河风景区,负责人黎爱民觉得,政府大力推介主题乡村游线路,对他的生意有着促进作用,“去年就能体会到客流有增长,多了旅游团到农庄吃饭。”
广宁华侨大酒店副总经理陈善庆有着同样观点。他说:“平时客流量比以往增加了约15%,今年春节酒店餐饮消费火爆,散客比往年春节增加了约30%,主要以肇庆、广州、佛山、深圳等地的客源为主。”
深耕肇庆乡村游市场多年的肇庆山水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其乡村游业务已占全年业务的约30%。“吃是旅游一大消费热点。消费者对肇庆特色美食、农副产品有着浓厚兴趣,如高要河鲜、广宁竹筒饭、怀集石山羊、德庆贡柑等等。根据市场需求,我们和当地村民合作,让客人到农户家中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游客吃到美食,村民增加了收入,一举两得。”在山水旅行社负责人梁凯萦看来,肇庆推出美食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将美食和“非遗”融合,既切合消费热点,也丰富了农文旅品牌内涵。
3
乡村美食游仍有提升空间
美食主题乡村游丰富了肇庆农文旅项目,为近年蓬勃发展的市场增添了把“柴火”。
“近年来,我市依托乡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人文历史,打造了一批独具岭南风格的文旅融合特色村镇,拓展了以美食为代表的乡村文旅新业态,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肇庆市七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泽宇告诉记者,体验型、度假型、休闲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逐渐对接游客的消费需求,肇庆乡村游市场不断壮大。
山水旅行社负责人梁凯萦介绍,肇庆乡村游线路市场反响较好,消费群体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随着政府宣传推动,知名度提升,近一两年多了港澳游客来肇庆体验乡村游。”
乡村美食游要发展,必须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生存能力的产业支撑。受访者认为,目前肇庆乡村美食游与成熟市场相比,在硬件设施以及配套服务上仍有差距,建议加强硬件建设,提升餐饮设施的舒适度和便利度,让游客不光吃得好,还要吃得安全、舒适。
肇庆有着食材丰富、厨师精良、菜品精美的资源优势,乡村美食游发展空间大。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黎达文认为,应根据市场需求,立足资源禀赋,设计更贴合游客的农文旅产品推出市场,“乡村游追求的是一种乡土生活方式,应以系统化思维全盘谋划,重视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将当地村民作为重要利益联结点,搭建政府、村民、企业‘三位一体’体系,挖掘文化,把肇庆乡村美食游推上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