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舞台“热辣滚烫”本土文化“全面开花”

2024年03月01日 西江日报

多彩非遗闹元宵晚会现场。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欢乐元宵,艺术盛宴。2月25日晚上,包公文化园广场舞台,随着“欢歌乐舞过大年”文艺晚会的结束,“多彩非遗闹元宵”2024肇庆广府文化庙会圆满落下帷幕。其中,位于广场舞台一连三天不间断上演的星湖音乐会、“西江粤韵”曲艺专场、元宵晚会等,将本土文化+传统年俗相融合,集中展现肇庆丰富多元的艺术发展成果,让参与者回味无穷。

  音乐响起来,远近的父老乡亲闻声而来。对不少人而言,看大戏是庙会的重要活动。2月24日中午1时许,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早早坐在观众席,等着“西江粤韵”曲艺专场帷幕的拉开。演员上场,台上角儿们身着精致的戏服字正腔圆,台下观众听得如醉如痴。

  “西江粤韵”曲艺专场以粤曲为主,穿插魔术、评书、双簧等艺术形式,整合我市其他门类优秀艺术节目,邀请我市曲艺名家、粤曲发烧友、曲艺基地学员和其他艺术门类表演嘉宾参加演出,讲述“肇庆故事”,展示广府文化魅力。

  “我们从节目内容到演员结构都进行了精心安排,节目形式上既有本地曲种的经典名曲,又有魔术、双簧等诙谐、老少皆宜的其他节目,还有拉丁、铜管乐合奏等形式;在节目内容上,不仅有传统曲艺、广东音乐,还有结合元宵主题新编创的庆元宵、非遗主题节目;在演员结构上,老一辈曲艺家、青年曲艺表演艺术家、青少年曲艺基地学员均有上场,而且尽量选取本地优秀节目,邀请本土优秀演员,竭力让活动精彩圆满。”肇庆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贺芳介绍。其中,“非遗”主题节目根据民间传说《包公掷砚》而编导,为让孩子将故事生动演绎,指导老师和家长分别带小演员到包公文化园、砚洲岛、博物馆、端砚文化村等地参观。《说双簧》则为肇庆市曲艺传承基地学员钟启焘、刘蕊菲兄妹全新编导的“元宵”主题曲艺节目。

  本土性、传统性、节日性成为广府文化大舞台的鲜明特色。“元宵晚会上有个特别的节目叫《非遗国粹》,这个串烧节目融入了粤剧、川剧变脸、京剧,热闹、喜庆,非常有看点!”肇庆市歌舞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同军介绍,广府文化大舞台好戏连台,如舞蹈《瑞鹤归》就是肇庆与河南卫视携手打造的极具东方美学的舞蹈节目,本次庙会上由少儿演员来展现,不仅展现出肇庆的山水之美与人文魅力,更展现肇庆艺术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

  另一个创新的本土节目是小品《唐伯虎卖画》,该节目以穿越概念切入,用诙谐的表演将肇庆的七星岩、鼎湖山、红十景、骑楼街等文旅名城的城市形象展现出来,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更加深入了解肇庆历史文化。

  不止于此,姜同军还介绍,“星湖音乐会”元宵节专场邀请了多名本土音乐人演唱粤语金曲,将肇庆本土的风土人情、历史底蕴、旅游景点、美食文化、民谣音乐等内容融入节目当中,唱响难忘元宵。“多彩非遗闹元宵”文艺晚会则邀请了消防队伍、著名杂技人赵晗龙、本土人气乐队风马民谣,本土特色浓厚,为本地歌手、乐队提供展演舞台。“欢歌乐舞过大年”文艺晚会还邀请端州老干模特队,注重群众性、互动性,以歌舞、戏曲、朗诵、器乐和综合性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主题,充分展示我市文艺创作成果。

  此外,“粤语讲古台”作为肇庆广府文化庙会的活动之一,通过少年儿童以艺术方式讲述肇庆非遗故事,展现肇庆丰富本土文化。不少孩子还现场弹奏古筝等民族乐器,表演优美的民族舞蹈,展现出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西江日报A08A08广府舞台“热辣滚烫”本土文化“全面开花” 2024-03-01 2 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