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理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作出了更明确的论述,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和完善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本质属性,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首先,新质生产力是高科技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科技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群是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持续供给。依靠颠覆性创新驱动,就会形成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新的生产资料、新的产品、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可利用的生产要素范围,引起劳动者素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巨大进步和深刻变化,使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增长动力发生重大变革。其次,新质生产力是高效能的生产力,降低了对传统生产要素投入的依赖,提升了生产要素组合的效率,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后,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的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实践方向已由数量积累朝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转变,在此过程中产生新的生产力基本要素及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同时,高质量不是单一维度的发展,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具有明显的生态属性,是重视生态平衡、兼顾发展与保护的绿色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是“创新”。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一方面,从价值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创造新质价值,这种价值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基本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推进质量、效率、动力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延伸与升级价值链和价值网络,实现了生产力的跃迁和质变,创造更多的新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另一方面,从使用价值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创造的价值,首先是新的使用价值,即新质使用价值。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要素成为关键性的新型生产要素,与算力相结合,形成强劲的数据生产力。数据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它是与质量、创新、体验联系在一起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知识、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替代传统的有形生产要素,并与现代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价值链。以数据要素为主的新质生产力不仅开辟了新的市场,拓展新的产业领域,而且新的生产要素有利于激活过去未能满足的潜在需求。
新质生产力的归宿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先进生产力,指向的是谋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创造的价值为增进人民的利益福祉、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是对资本生产力的超越,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在数字经济时代,智能化的劳动方式使劳动者得以从重复性的机械劳作中解放出来,驱动劳动者素质发生“质”的变革,它意味着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在这一过程中,塑造人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劳动“异化”转向了劳动自主,“人的本质力量”得以确证,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肇庆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