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  趣

2024年03月16日 西江日报

  同事在群里转发了一个小视频,内容是四川某学校组织学生春游,师生们背上锅碗瓢盆上山野炊,画面有趣,点赞数万。群里热烈的讨论也从追忆童年聊到了当代教育。

  上山野炊?我们小时候可不就是这样玩的嘛!

  我家屋后就是大山,一到周末,院子里的孩子就会相约上山去玩。不能错过的有几个时节,一个是杜鹃花开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红的、白的杜鹃,每个人都要上山折回来很多簇,放在家里慢慢欣赏一阵;还有野刺莓(我们叫它pao)成熟的时候,红红的小野果子边摘边吃,再用袋子装回去一些慢慢品尝,那股子特别的香味,真真是大自然的馈赠;当然还有红薯、土豆收获的季节,偷偷地去泥土里挖出来一些,几个小朋友找个山头就开始烤番薯、土豆:生火厉害的就负责看火,另外的小孩就负责四处捡树枝之类的回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岗位是放哨,看看有没有番薯土豆的主人来巡山。《醉翁亭记》里有句话叫作:“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山间一年四季的变幻,便是成了快乐的来源。

  除了孩子们民间自发组织的上山活动,官方也会不定时组织春游。有时候是爬山、有时候是踏青,最好玩的还是野炊。初中的时候,班上组织了一次真刀真枪的野炊,让大家兴奋了好一阵。几十个同学分成好几个小组,大家自己商量准备什么食材,分别带什么工具。出游当天,大队伍拿着锅碗瓢盆,浩浩荡荡地向大山进发,一路上同学们打打闹闹,记忆里还回荡着傻孩子们的笑声。

  来到老师选好的一片空旷的山顶,同学们开始架锅生火,忙得不亦乐乎。那天做了什么菜已经记不清楚,印象深刻的是旁边组有一个叫朱敏敏的女同学,家里头是开餐馆的,带了很多厨师切好的土豆丝、胡萝卜丝,上锅一炒就能吃,试了一口炒出来还特别好吃,秒杀了我们现场切的大小不一的各种食材和或咸或淡的出品。那一天,可能没有几个人好好的吃饱,但那一天的快乐,足以滋养成长的记忆。这么些野趣,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如今,满山遍野撒欢的男孩女孩变成了爸爸妈妈,他们的孩子,却难以体验到同款的野趣。去年国庆回老家,想带着熊孩子体验一下小时候暑假回乡下的最好玩项目——钓青蛙,却被遗憾的告知,不知为何,现在田间已经没有青蛙可钓。而我们童年时光乐此不疲的爬山、捉鱼、过家家,也远远不及手机的吸引力。

  前些天,读二年级的孩子高兴地告诉我,他当上了学校的安全管理员,我很纳闷这个职务的功能,他却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妈妈,安全管理员都不知道吗?就是课间管那些在走廊跑啊、追啊的人!”我瞬间明白了老师的苦心,可不是嘛,让班上最想跑的人当个最不能跑的干部,安全问题得以解决。可是孩子,妈妈在你这个年纪,可是第一个冲出教室跳上操场的水泥乒乓球台,“称王称霸”的那个啊!

  没想到,野趣和野孩子,竟会变成稀缺少见的事物。

西江日报A04A04野  趣 2024-03-16 2 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