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夯实粮食安全“耕”基

2024年03月17日 西江日报

  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特约记者 刘潜

  近日,记者走进高要区禄步镇白土二村,只见千亩油菜花分批迎来了盛花期,这片油菜花田之前是飞翔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丝苗米种植基地。晚稻收割后种上了油菜花,不仅有效避免冬季农田撂荒,还提高土地收益率。这得益于高要区积极打造的高标准农田,持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动农田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飞翔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业飞介绍,由于农村劳动力匮乏,需要机械耕作的程度越来越高,而要让机械在农田上运作顺畅,就必须建设大田、整田。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还是小田、散田,田埂纵横交错,要清理田埂上的杂草,1200亩的农田一年就得花两三万元。”      下转02版▲▲上接01版

  如今,在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余业飞打造自有品牌进军大米市场。自前年开始,他就与高要新桥镇的大米加工厂合作,打造本地生态米的香米品牌,在端州、高要的部分超市上架。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如何建?高要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第一个‘高’是农田质量高,第二个‘高’是产出能力高,第三个‘高’是抗灾能力高,第四个‘高’是资源利用效率高。”据统计,2011年至2023年,高要区累计投资5.57亿元实施48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28.8万亩,有效改善了高要区农业生产条件,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了50%、农业生产机耕率提高11.5%、节药10.2%。项目区内,水稻年亩产增产50公斤,蔬菜年亩产增产300公斤,粮食亩均增收180元,覆盖全区251个村(社区),惠及农户超20万人。

  建起砖渠、铺修田间道路、疏浚渠道……高要区让“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农田”变“良田”,设施齐全,将大大方便农民机械耕作,有效降低洪涝旱灾威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让高要区数以万计的种植户得到了实惠,算清了高标准农田里增产、增效、增收的“三笔账”,发展底气十足。

  高要区是全国重点产粮大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也是全省丝苗米的核心优势产区。高要区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全年水稻种植面积在49万亩以上,年产量达21.7万吨。

  高要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广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要求,今年该区将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全力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全面提升粮食产能,在已完成2024年度省下达1.0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在2024年度增加2.3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任务,项目建成之后,粮食亩产将达到439.6公斤,覆盖2个镇共31个村(社区),惠及农户超6.5万人。

西江日报A02A02高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夯实粮食安全“耕”基 2024-03-17 2 2024年03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