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生愿景”变“幸福实景”

2024年03月23日 西江日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奋斗共前行,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努力把“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就要把好事办好,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饱满。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前提是精准掌握群众关切什么、需要什么、盼望什么。要坚持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工作的“风向标”,尊重群众意愿,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积极畅通群众表达渠道,倾听群众所想所思所盼,与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收集最全面、最直接、最生动的资料,既谋长远的利民惠民大事,也办眼前群众关注的实事。要永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经常走进基层、走进现场,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小学生”的谦恭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和想法,集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真正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身边事办到心坎上。

  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就要把实事办实,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加丰硕。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连接着亿万人民的切身感受,唯有实干,方能创造美好未来。要自觉厚植人民情怀,以百姓心为心,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角度想事情、做决策,着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稳步提升保障水平,更好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尊重客观、讲究规律、务实作为,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统一、动机与效果相统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锚定目标不松劲,锲而不舍向前走,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就要把难事办妥,让群众的满足感更加充盈。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民生保障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得想办法,要以务实担当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成色”。要自觉在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拉满弓,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就担当作为的宽肩膀、硬肩膀,时刻把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抓在手上,踏实留印、抓铁有痕,真正让群众从心里感到民生保障的温度。要敢于钻“矛盾窝”、善于啃“硬骨头”,主动到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最吃劲岗位、最艰苦环境中“攻城拔寨”,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能当下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列出时间表、划出路线图,以“赶考”姿态交出群众满意的“幸福答卷”。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既是党和政府的努力方向,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目标。人民群众既是改善民生的受益者,又是美好生活的奋斗者。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引导激励广大群众共同奋斗,把更多民生关切变成民生福祉、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让“稳稳的幸福”持续不断涌现。

西江日报A03A03把“民生愿景”变“幸福实景” 2024-03-23 2 2024年03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