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静怡和她的作品《藏在“附近”的100把椅子》。受访者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郝蕊
实习生 钟沃君 李晓昕
在广宁县南街街道翰林路的一家咖啡店,每位路过的人都会被一幅精美的画作“抓住”眼球。这幅画里,竟可以装载如此多的内容,以至于每位南街人都能在画中找到自己。
这幅画名为《藏在“附近”的100把椅子》,作者是广宁的“90后”陈静怡,她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这幅画是她的毕业设计。
画作用漫画手法,画面几乎囊括了南街街道的大街小巷,车水马龙,商贾行人,热闹非凡。让人看了后不由联想起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堪称南街街道的“清明上河图”。
“家的附近有我熟悉的一切,我想从我的视角出发,记录下它的变化。”在毕业之际,陈静怡花费180多天,528个小时,把她从小生活长大的广宁县南街街道,以极繁主义插画的形式为大家娓娓道来。
谈及作品的灵感来源,陈静怡表示受人类学教授项飆提出的“附近的消失”这一概念所启发。她心中的“附近”,象征着人和世界的真实连接。
“印象最深刻的是承载着童年回忆的‘金龙乐园’,还有昔日繁华的文化商贸中心。”陈静怡说,海盗船、碰碰车、溜冰场、沙池……是她和小伙伴最甜蜜的玩耍时刻,也是很多广宁人怀念的从前。
如果说记忆需要载体,那本装满“椅子”和“附近”照片的相册就是最好的见证。为了创作该作品,陈静怡在调研中拍摄了互动温情、人情浓郁的社区,并把这些照片整理成了一本相册。
比如,在全记理发店,一把自1989年开店就陪伴老板至今的椅子,背后承载的不仅有老字号多年经营的历史,还有老板与顾客间互相信任的故事。
陈静怡探访全记理发店的那天,正好有位80多岁的老爷爷专程从乡下来到理发店,坐在有30多年历史的靠背座椅上,简单地剪一次头发,和好久不见的老板聊个天。老板骄傲地告诉她,这个老顾客20多年来都是找他理发的。
在创作的日夜里,南街街道的旧模样在陈静怡手里有了一处处具象再现,她用一个个可爱的卡通形象,描摹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街景。
在学校展览期间,陈静怡遇到过一些老乡,她看见了大家在画作前观赏甚至感动落泪,那一刻她真正感受到绘画的温暖与力量。
经过同乡群、家庭群等线上传播,她收获了不少老乡、长辈对作品的喜欢和欣赏,于是在今年春节期间让画作回到南街街道展出,让“附近”回到了附近。许多人反馈,被这幅画勾起了旧时回忆,想起了左邻右舍互帮互助的温情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