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江日报》报道,近日,肇庆市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部署会召开,强调要加快推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努力打造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肇庆样板。
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肇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推进村集体收入稳步提升,去年底实现全市140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同时涌现出不少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集体。在农村集体经济“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管好用好农村集体“三资”,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防止集体资产资源的流失,守护农民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加强农村管理工作的关键。
随着农村集体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肇庆农村集体资产总量越来越庞大、交易越来越活跃。过去一段时间,农村地区相当部分集体“三资”底数不清、数字不准、责任不明,交易停留在“线上发布信息、线下举牌竞拍”模式,甚至存在田间地头交易的情况,给以权谋私、暗箱操作留下了空间,也导致部分农村资源、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从我市近年来查处的农村集体“三资”腐败典型案例来看,违纪违法案件集中在违规发包、违规承揽等工程领域,违规挪用私分集体资金、私设“小金库”等资金使用领域,以及林地、耕地、集体房屋出租等资产处置领域。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监管体制机制松散、资产底数不清不实、交易方式传统落后等问题。如何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水平,破解我市“三资”监管工作中管理力量薄弱、资产底数不清不实、交易管理模式落后、监管手段刚性不足等瓶颈短板,成为我市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答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必须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探索更多符合实际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的经验做法。要加快完善“三资”管理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将农村“三资”交易晒在阳光下、放进网络平台里,确保每一份“三资”账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接受广大农民群众和全社会的监督。要完善“三资”管理法律法规,积极探索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条例,为加强和规范“三资”管理提供法治保障。要完善市县镇村四级监管体系建设,全方位加强村务监督工作,抓细抓实农村“三资”管理使用的日常监督,规范村级权力运行。要深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深挖彻查在“三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坚决斩断伸向农村“三资”的“黑手”。
农村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关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乎村集体持续发展壮大。加快推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守好村集体钱袋子,让农村“三资”保值增值,持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将更好造福万千农民百姓,推动“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