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沙浦:红绿辉映  生态和美

2024年04月16日 西江日报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通讯员 林颖欣

  清晨,沙三村委会的电话响起。“老吴,一号区域的桂花看起来很干旱,近期雨水又少,最好接条水管来浇一浇。”不用想,电话里说的“老吴”——沙三村党支部书记吴国杰就知道,这是沙三村绿化管护党员的声音,他们是乡村绿化守护者。

  嫩芽新叶,春意盎然。今年以来,鼎湖区沙浦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红”赋能“乡村绿”,实施“一名党员一棵树,一个支部一片林”履“植”乡村绿化活动,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全镇各村(社区)共种植13627棵树苗。

  桂花树、茶花树、宫粉紫荆、黄花风铃木等,不同品种的一株株新苗在沙浦大地上安家落户,迎风挺立,形成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站在沙三村绿美公园,吴国杰对记者说:“以前经常有人提议这片地用来做宅基地,我拒绝了。村里连一个活动场所也没有,都盖满房子像什么样。”

  在“美丽沙浦·美好家园”建设行动的热潮中,沙三村党支部结合水浸地特点,用塘泥把村口池塘填埋一半,种上水杉、宫粉紫荆、茶花树等树种,中间用石板隔出步道;另一半池塘则撒上睡莲种子,等睡莲成长后,既可净化池塘水质,也可兼顾观赏效果,一个像模像样的绿美公园由此诞生。

  在绿美公园的旁边,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农民协会子弟学校;再往前走300米,就是肇庆“红十景”之一的沙浦农民协会旧址。“党建红”与“乡村绿”在这里交相辉映,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在这里同频共振,共同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助力沙浦镇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全力推进乡村绿化的生动实践同样发生在桃二村。

  “我们的水稻一年两造,成熟期分别是7月中旬和10月下旬,届时近600亩金色稻浪连成一片,真的比油画还美!”如此美景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桃二村党支部书记程健森苦恼了起来。

  为最大化发挥生态效益,桃二村党支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文旅发展新模式,借鉴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在稻田边遍插桑葚、桂花幼苗,在主干道旁种上黄花风铃木,并计划在稻田附近利用村集体空地搭建游客活动中心。截至目前,桃二村种下宫粉紫荆、紫薇、黄花风铃木、桂花树、桑树等树种共3508棵。

  “春摘桑葚、夏赏花海、秋收稻谷、冬藏希望”的四季蓝图就此铺开。程健森对不久的将来充满期待:“你别看现在光秃秃的,你再等半年,到时对面砚洲岛飞机上的游客看到了都想下来走一走。”

  三分种,七分管。遵循着这一原则,沙浦镇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积极探索绿化绿美长效管护机制,以“四个一”工作法不断推动植绿增绿到长效管护的有序衔接,实现“一时绿”向“持久绿”转变。

  一方面,沙浦镇充分发挥专业人员支撑优势,积极邀请市、区技术指导员开展培训指导,帮助镇、村解决苗木栽种及后期养护的问题,力推乡村绿化工作走深走实。

  另一方面,沙浦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对绿化区域画块标号并设置绿化管护党员责任岗。绿化管护党员定期开展巡查,及时制止乱攀乱折等不文明行为,向党支部报告绿化生长情况并提出管护意见建议,以自身行动带动党组织其他同志和群众争做乡村绿化守护者。

  绿一点美一点,幸福就多一点。沙浦镇表示,接下来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夯实“双美”行动动能,坚持“四个结合”,以高水平管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时代绿美乡村,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注入绿色动能。

西江日报A04A04鼎湖沙浦:红绿辉映  生态和美 2024-04-16 2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