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的﹃江南水乡﹄——金林

2024年04月19日 西江日报

▲德庆县官圩镇金林村面貌日新月异。 西江日报记者梁小明 摄

  编者按:

  都说人间四月天,当杏花微雨,青瓦白墙,小桥流水这样明艳的春色展现在你眼前,是不是很迷人?此时也许你的思绪已经飘到江南水乡,但我们要告诉你的是,踏青无须走远,广东也有孕育独特乡土人情的岭南水乡,虽说论精华论名气不如江南,但人少景也美,周末就近踏青正合适——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古祠堂林立,书舍、古宅、各式城门、古街店铺不胜枚举,有清代岭南才子宋湘题联的古商业街,有自清乾隆年间形成并流传至今的“只见商品、不见商人,自觉付款、自由取货”的无人售货集市等等,这里就是德庆的“江南水乡”——金林。

  千年岭南水乡

  位于德庆县官圩镇北部的金林水乡,面积约5.5平方千米。它是一个从隋朝至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水村落,是古代德庆的四大名乡之一,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古色古香、自然景观丰富、充满神话色彩的古村落。它背靠大雾山,东靠吉岗河,西临金林河,双河环抱,村中大小池塘水渠错落。村内民居多为明清时修建,古朴清幽。人一走进去便仿如翻开了一本温婉可人、韵味十足的古典书籍。

  关于金林村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宋时金人入侵,为纪念南迁故取名金临(金人来临而被迫迁徙之意),因“临”与“林”谐音,后变成金林;二说因村后大雾山藏有金矿,山林茂密而取名金林。世居村民主要有谈、谢、陈姓,其中第一大姓为谈姓,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该村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金林水声潺潺,

  宛若江南水乡小镇

  金林独具水乡特色,古来金林村素有“两河双圳五大井”之说,村外,吉岗河、金林河东西盘绕;村内,北秀湖、上林塘等众多池塘错落有致,双圳从各家各户门前流过,湖光山色的金林古村,也被人们称作金林水乡。村内的四大井和村外的高清井是“龙眼”。其中一口古井“清冽常满,众汲不竭”(光绪《德庆州志》)。村中湖泊池塘多个,有山泉汇成的小溪流贯村中,可视为金林的福水。

  以前,村子里没有现代社会的自来水,但是却有着发达的水利,各种池塘、水渠随处可见。村子附近有条金林河,通过这些错综复杂的水渠把河水引到每家每户,潺潺流水就伸展在村的每一间屋前。水渠或深或浅,然皆清澈透亮。有村妇低头洗衣,水声潺潺,宛若江南水乡小镇。

  孔子的75代后人

  相传当年孔子第58世孙南下,看中金林的秀丽山水并住下,繁衍至今,现已传至第75代后人。因此现在村里仍有400多人姓孔,聚居于孔家巷。孔家巷大屋排列整齐,外形、内置都大体一致。据说孔姓老太公当年有田地200多亩,生下5子,为每个儿子建下大屋一座。孔家大屋的门廊、屋檐上的木雕、灰塑、石雕甚有特点,至今仍可见到精致之处。孔家巷保留着许多儒家文化传统的特色。除孔家名门外,谢家、谈家都是大户人家,很多厅堂都有家训、警句、治学格言、诗词对联等,充满“斯文”色彩。

  朴素的“无人超市”

  形成于清乾隆年间的金林水乡的“无人售货市场”传承至今,不是开发旅游摆出来的噱头,而是村民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在店铺门侧或自家的墙上、石台上挂着竹篮,里面装着蔬菜或其他物品,竹篮上绑着一个竹筒,写着价钱,无人看管,需买的人只要把钱放进竹筒里,就可以自便在篮里拿取相应价钱的物品。如此这般不设防的买卖方式,让生活在城市的我们羡慕这山村的人心坦荡的温情。

  相传,清代才子宋湘有一日经过,看见这种奇特的买卖方式很受感动,但人少成交不多,于是在墙上挥笔写下对联:“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自从有了宋湘的墨宝,这里便热闹起来了。长寿门南面是一段长不够百米、宽不足4米的村道,当年就是集市所在地。

  书舍,圣贤之德的延续

  祠堂多、名门豪宅多、书舍多是金林的一大特色。其中以书舍最为突出。据有关族谱及碑记所载,建于明、清两朝的书舍便有协一书舍、云溪书舍、顺泉书舍、雪溪书舍、龟尾书舍、金坡书舍、芝苑书舍等10座。目前,绝大部分破坏殆尽,现保存较好的是协一书舍。自古以来,金林人便以书舍或祠堂作为传道授业、聚众讲学的文化阵地,村里曾出过进士、举人、贡生、文武秀才等近50人。清代“岭南第一才子”宋湘曾在此执教。

  协一书舍,是一座清代的古建筑,二进三间,硬山顶,博古脊,整座建筑呈四合院布局,墙的两侧绘有“双凤朝阳”和金鱼、水鸭等壁画,壁画上的动物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书舍周围被一座座的民居所簇拥着,犹如众星拱月一般。书舍门前的树木枝繁叶茂,在炎炎夏日中,大树静默地用它的大手为这座书舍撑起一片阴凉,也使得这座坐落于民居群中的书舍,在宁静中透出不少的庄严与神秘。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向西江进犯,广东省立肇庆中学被迫停课疏散,于1939年初迁到德庆县金林村复课。肇中驻金林办学整整6年,国画大师黎雄才曾就读于此。

  金林村现存传统广府民居300多座,公祠有9座。代表性民居有谈艺文五连宅,建于清代,现保存良好,有多户村民居住。还有“天地同流”,建于民国时期,是中西合璧的三层洋楼建筑,砖术结构,保存现状整体良好。村中有100年以上树龄的格木、榕树、柏树、木棉、杨桃树、枬木、相思木等。

  一年只趁一墟的金林墟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是金林一年一度的龙船墟(现称“金林墟”)。方圆百里的农民、商贾都云集金林,赶集购物、观赏庙会、探亲访友,一派兴兴旺旺、热热闹闹的景象。这一天,在金林岭头一带及村内街巷,来自周边农民加工、自产、贩运的农具、山货、日用品等成行成市。最传统的竹木器竹箩、扁担、禾枪、木桶(盆)、木椅、木台(柜),以及牛扼、木犁、铁耙、禾镰等农具数不胜数;冬菇、木耳、笋干、何首乌、巴戟等特产山货应有尽有;花席、布匹、鞋类、菜刀、锯条等日用品、五金制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

  据村中谢卓伟老人介绍,历史上,金林龙船墟的活动相当丰富多彩,时间往往不止一天。当天,到庆安宫拜龙母的人从早到晚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盛况不亚于悦城龙母诞期。还有舞狮子、舞旱龙、采茶舞、八音化装游行,唱龙船歌、山歌、大戏以及一些民间艺人的表演,玩的如套圈等,令人目不暇接。

  墟日期间,临时建成的饭馆、小食档林立。一般在布棚、席棚中营业,也有设在露天的。主要经营的食品如各式粉、面、粥、饭、杂粮等,而最好吃的当然是那些应节的食品,如龙船资(音“滞”)、凉粉、粽子、糖糕、油糍、糖水、豆腐花之类,因为这些小吃最地道。墟日是当地村民最忙的一天,得为前来赶集的亲戚朋友做饭,设流水席迎来送往,忙得不亦乐乎。

  西江日报记者 袁丽娟 整理

西江日报A08A08德庆的﹃江南水乡﹄——金林 2024-04-19 2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