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图:肇庆市第五中学在校内设置了校园欺凌举报信箱。

大图:肇庆市第二中学学生正在浏览防范校园欺凌宣传。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学生欺凌,我市教育部门加强校园治理体系建设,指导全市中小学及相关中职学校成立学校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委员会,建立健全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机制和防范处置工作指引,将防范学生欺凌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责任区督学的重点。各县(市、区)教育部门成立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委员会,设立防范学生欺凌专人专线,统一受理辖区学生欺凌事件的申诉、复查和认定处理等,畅通学生反馈渠道,一旦发现苗头,及时化解小矛盾,将有可能发展成学生欺凌的事件扼杀在萌芽当中。今年4月以来,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教师及家长对于反欺凌的认识,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和谐。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肇庆市第二中学 构建家校社合作
肇庆市第二中学德育处主任宋志标介绍,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校长为副组长,行政人员、班主任为组员的工作小组,制定监督和责任机制以及应急预案,建立社会——家庭——校园共同协防的防欺凌模式,用立体架构和系统方法进行综合治理,织密防范学生欺凌的安全网。
“防范学生欺凌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治。”宋志标说,学校还加强警校合作,由辖区派出所相关负责人分别担任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定期开展预防学生欺凌的讲座,让学生清晰认识什么是欺凌行为、如果遇到如何处理、实施学生欺凌带来什么危害、面临怎样的处罚。
学校还定期组织家长会,普及防范欺凌知识,教家长如何甄别孩子的异常。同时,利用班级家长群发送普及信息和视频,传递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此外,学生、家长和教师都会签署预防学生欺凌承诺书。
肇庆市端城小学 对重点学生排查疏导
调查发现,欺凌者大多来自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的家庭,他们将家长的行为模式复制到自己对弱者的举动中,以“强”凌“弱”、以“优”欺“差”,欺凌行为本质上是家庭养育问题的滞后反应。
“预防是关键。”肇庆市端城小学德育处副主任刘任介绍,孩子产生欺凌行为和被欺凌,大多与家庭有关。学校将排查重点学生作为预防学生欺凌的重要环节,将排查出的学生建档立卡,定期做家访,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变化的原因,进行一对一辅导。同时,每学期进行两次矛盾排查,主要排查生与生、师与生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以及管制物品。
该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建设,设立了三个心理辅导室,聘请专业心理老师参与辅导。同时,每学年都会要求新教师参加心理学培训,正班主任必须持有心理健康C证,教师通过学生的行为,能准确判断,并及时给予辅导。
肇庆市第五中学 设立学生安全员
记者走进肇庆市第五中学见到,在校园内外明显位置,都设置了防范学生欺凌举报信箱,并公示举报电话。学校的教室、功能场室、公共区域实现监控全覆盖,确保阳光下校园的和谐、安全。
除了以上做法外,该校还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如配备探测仪,加强管制物品的管理,设立了学生安全员,让学校及时了解信息。“学生之间相处时间长,更了解学生校内外的情况,由班主任从中挑选和培养一名安全员,及时汇报学生的动向,防止危险因素的产生。”该校副校长林文雄告诉记者,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掌握学生的情况,设立了这一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一直沿用至今。
“安全员看到同学有矛盾,第一时间告知老师,老师及时介入化解矛盾。”林文雄说,到目前为止,学校未发生学生欺凌事件及学生和家长关于此类的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