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护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近年来,四会市残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携手辖区资质医疗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上门康复训练、护理指导等综合康复服务,切实缓解了他们的急难愁盼。
“我的腿脚行动不便,出现了肌肉萎缩等症状。多得残联为我提供康复服务,不然,我的腿就更难活动了。”5月13日,记者跟随四会市残联和慈航医院的医护人员,来到东城街道沙田园社区练姨家里。见到熟悉的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服务,她亲切拉着他们的手,唠起了家常。
练姨今年57岁,小时候因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为了提高站立能力,不让肌肉萎缩,以前,我们四处求医做康复训练。”练姨无奈说,由于她无法独自行走,出门相当不便,加之医疗费用高,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难以支撑。
2023年,得知四会市残联面向残疾人推出居家康复服务,在当地居委会的帮助下,练姨成功报名并通过筛选,成为其中一名服务对象。“经过近一年的电疗和康复运动等,现在我的肌肉萎缩、血管堵塞等症状明显好转。”练姨高兴地说,如今,她的腿部更有力了,可在拐杖的帮助下勉强行走。
家住城中街道城中社区的何叔,是一名重度肢体类型残疾人,2022年,因中风导致半身瘫痪。“刚中风时,我的症状比较严重,全身动不了,在医院治疗了半年才出院,不过仍是右侧偏瘫。”何叔无奈道,为了治病,他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已然雪上加霜,平日里主要靠家人或自己进行锻炼,但效果甚微。
去年,四会市残联开始为何叔提供居家康复服务。“医护人员每周都过来一次,每次都进行电疗、按摩等。现在我的右手和右脚可以运动,基本生活能自理。”谈及居家康复服务,何叔连连点赞。
“残疾人出行不便,免费上门为他们提供居家康复服务,是四会市残联为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之一。”四会市残联工作人员郑婕介绍,2022年,四会开始推出公益性残疾人居家康复项目,由辖区各镇(街道)对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等为主的残疾人进行筛查。对有意愿参与的残疾人,委托第三方资质医疗服务机构入户逐一进行现场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一人一策”服务档案,为他们提供一年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康复指导和医疗服务。
郑婕告诉记者,为最大限度帮助残疾人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残疾程度加重,康复师每周都会逐一上门服务1至2次,每次1至2小时,可为服务对象进行推拿、针灸、中频、中药封包、运动疗法、康复治疗、心理辅导和家庭护理训练指导等个性化服务。
据统计,截至目前,四会市已为160名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每年满意度调查均为100%,有效缓解了残疾人群体“康复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