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非常感谢‘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当初,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反映情况,没想到终于办成了!”5月13日上午,高要区市民梁女士将一面印有“以民为本服务群众 让实事传递温暖”的锦旗,送到肇庆市公安局高要分局办证大厅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6月5日《西江日报》)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众对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如何打破部门业务壁垒、提高行政效率,已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优化政府职能,高要区在全市率先探索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聚焦难点、对症下药,为群众减少跑腿次数,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体现了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虽反映了政府在服务民众时的灵活性,但从更深层次的制度设计和服务理念上进行思考,我们的服务效率和制度完善还有继续改进的空间。“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不仅是解决群众燃眉之急的平台,更是政务服务效率质量的“晴雨表”。要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作为政务服务改革的一面镜子,总结提炼群众办事遇到的“梗阻”,优化各个部门的办事流程,并以此作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及时总结现象背后的共性问题,力争由此完善制度、形成机制,打造透明度更高、可预见性更强的政务环境,让“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无事可办”。
优化政府工作作风,提高基层机构的工作效率,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些宏大的目标,其实都应该细化在每一件小事上。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初衷是为了根治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以较高的办事效率和及时的执行力防止问题积压,将“办不成事”变成“能办成事”。因此,要警惕常规服务窗口形成路径依赖,防止出现相互推诿给民众造成不便,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聚焦于制度的完善和流程的优化以及服务人员素质的提升,通过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简单设立一个应急窗口来应对所有问题。要着眼于建立一个能够自动解决问题的系统,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高效、公正地运行,真正做到在正常的服务流程中解决民众的所有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倒逼常规窗口转变作风,实现政务服务的创新升级、流程的精简优化、制度的创新构建,才能使“办不成事”窗口逐渐变得“无事可办”,实实在在地增强民众和企业的满足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