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广府金绣:“指尖锦绣”插上“品牌翅膀”

2024年06月11日 西江日报

今年5月,广府金绣工艺文创亮相深圳文博会。                                            西江日报记者 吴映霖 摄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学生们正进行广府金绣实操体验。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摄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府金绣团队人员正进行创作。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摄

周边妇女对产业化的广府金绣产品进行制作。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摄

  连续数年精彩亮相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捧回全市唯一金奖,《广府金绣——苗艺摆件》荣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文创设计大赛金奖……

  连日来,广府金绣项目金光熠熠、喜讯连连。这项“指尖上”的工艺,在肇庆市委宣传部的推动和扶持下,经过13年的发展,已从原本的小小工作室,蜕变成为辐射全国多地的文创大品牌,成为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2021年度,该项目成功入选广东省“十四五”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成为新时代文化产业模式创新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诞生——

  广府特色   第一品牌

  一根根金线,在一双双巧手的“改造”下,与陶瓷、皮革、木艺、纤维、纸张、金属、玻璃等多材质载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工艺跨界融合,创新演变成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文创产品,这是肇庆多所院校——“学府文创——广府金绣”工作坊每天都在重复上演的场景。

  胡荣奎是原肇庆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学府文创——广府金绣”创始人,他介绍,项目在旅游文创产品研发的基础上,于2010年开始金属丝手工艺的研究。“发明这项工艺,源于我们的专业基础和美术环境,初衷是想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所学、所听、所看进行融合,在艺术教学的同时吸引学生们参与进来。”

  如何将传统美术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开创一个全新的工艺类别?胡荣奎很快找到了关键支点——金属丝。传统景泰蓝工艺在许多地方都有传承,但仅工期长这一点,就成了入门和应用的高门槛。为此,他借鉴景泰蓝工艺和花丝镶嵌工艺基础,发挥金属丝的延展特性,替代画笔对物象画面进行造型,运用盘丝、卷丝、跃丝、叠丝等造型技法,通过施胶、焊接、固化、上光等辅助工艺在不同材质的载体上进行艺术创作,让其单丝化的形式推向立体化、多维度、复合型的工艺。

  以肇庆学院美术学院为依托,师生团队4人,约30平米的临建玻璃房,广府金绣工作室很快“支棱”起来,他们埋头进行金属丝手工艺品的研发实践。正如广府金绣原始名字“王府金绣”所示,项目一开始的研发范围聚焦于国潮首饰,后来因工艺诞生于广府文化发源地“肇庆”,为凸显区域特色,故改名广府金绣。

  2016年底,广府金绣工作室场地拓展到包括肇庆学院中巴软件园在内的多处场地,场地总面积达到300平米,团队研发、制作人员达到40余人,实现了产品零售常态化,主要包括礼品、私人定制等,年度销售总额约30余万元。第二年,一笔首次来自香港的总额42万元的大单,让该年度订单总额突破80万。

  经过连续多年的实践,广府金绣在文创产品研发的过程中,技术体系逐渐成熟,团队不仅申请授权了1200余项的知识产权,还频频带上金绣产品参加各种会展,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并被选为国家、省、市大型交流活动的文创专用礼品。肇庆学院还增建“文创园”,并为广府金绣项目提供了专门场地,项目已经成为省内高校文创的第一品牌。

  壮大——

  万能搭配   全域产业

  2016年“G20杭州峰会”礼品、2020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宾礼品、2023年杭州亚运会马术赛事颁奖礼品、2024年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礼品、第四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所颁发的“双十杰”奖杯,以及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职工龙舟邀请赛上奖品等等,多个国际、国内的大型活动和赛事的礼品来自于肇庆的广府金绣文创团队所设计与制作。

  这是社会和市场对广府金绣的肯定。这些年来,广府金绣也不断改进,结合年轻人的时尚特点,开发出更为丰富的文创产品。肇庆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广府金绣负责人莫世峰介绍,广府金绣最大的特点在于超强的市场融合性。他指着墙上的广府金绣文创《只此青绿》介绍:“原本的山水国画,与色彩丰富的金绣相融合后,也能十分兼容。”

  正是万能的市场融合性,让广府金绣产品量化生产变成了可能。不仅如此,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金绣工艺+全域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广府金绣通过与各类民间工艺的跨界融合,碰撞开发出300余文创大类,涵盖了皮革、陶瓷、铁艺、木艺、纤维、纸张等多领域,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类别,拓展了这项工艺的发展空间。

  2019年以来,该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广府金绣”项目模式分别复制到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肇庆工业贸易学校、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大中专院校,开始广府金绣产品的联合研发与制作。场地总规模达到约27000余平米,研发、制作团队达2500余人。2021年度,应邀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制作“国宾礼品”,同时获得“国宾礼品优秀奖”和“文化精品奖”,品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广府金绣项目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委政府部门的支持。13年来,肇庆市委宣传部在工作指导、资金资助、平台搭建、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项目多次获得肇庆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让“广府金绣”项目得以快速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突破——

  品牌裂变   破圈发展

  独具高校产业特色的手工艺文化产业新模式

  在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内,教学室内艺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们在上一堂妙趣横生的金绣实操课,研发室内工作人员在忙着设计艺术酒店的文创订单,家住周边的几名妇女则忙着在“部件化”的产品上盘丝、焊接。“从产品到产业,从培育青年人才到服务‘百千万工程’,广府金绣可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平台。”该校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庭庭介绍,鉴于广府金绣项目在产品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为此,学校正力争将广府金绣打造成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承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标杆。

  用胡荣奎的话说,“广府金绣”已经实现了手工艺文创产品的多样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以及品牌化,更成功开辟了独具高校产业特色的手工艺文化产业新模式。2023年度,在肇庆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大力推动肇庆学院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广府金绣”文创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已在肇庆学院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建立了“广府金绣”产品展厅及工作室分别约1200平方米和1000平方米,肇庆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已形成我市三大“广府金绣”文创基地龙头阵营。同时,联合区域11所院校,组建了“肇庆学府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开启“一校,一品,一企,一村,一产业”的院校文化产业新模式。

  “一类产品,落户一个片区、搭建一个平台,组建一个团队,就能形成一个产业。”

  这些特点,都为项目参与乡村振兴创造了条件。目前,“广府金绣”团队应邀与各地联手合作,已在全国6省30多个镇村成立了“广府金绣制作基地”,以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项目特别适合乡村留守妇女们,心灵手巧,我们在会对她们进行培训后,她们有的不到一周就成了‘熟手技工’,非常容易上手!”莫世峰笑着说。项目将产品部件化生产,专人做专门工序,最后将所有部件进行组装,实现了手工产品标准化、流水化生产。

  经过统计,仅2023年度广府金绣团队累计为各地开展技术培训 140 余期,培训 2370 余人次,通过订单委托、自主创业等形式,助力约 1800 余名乡村民众实现居家就业、增收。与此同时,还分别与地方残联、妇联展开技术赋能合作,带动弱势群体就业、创业。

  截至目前,项目拥有各类知识产权1200余项,小件产品实现月30000件的制作能力,上半年订单总额近1000万元(其中肇庆市约600万元),已实现项目的特色化、规模化、多元化,以及品牌化。“广府金绣”产品先后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教育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等数个部门和机构所授予的工艺精品奖、年度创新品牌奖、文化精品奖、最佳创意奖等奖项总数达260余项。

  未来三年,“广府金绣”团队将加大研发力度,拓展销售途径,扩大生产规模,向着年产值破亿元和上市公司的目标迈进。

西江日报A08A08肇庆广府金绣:“指尖锦绣”插上“品牌翅膀” 2024-06-11 2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